一、基本情况
永丰县大宗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于碳酸钙产业产生的碳酸钙加工废料、石灰石尾矿等,占全县年固废产生总量的98%左右。此外,还有采矿企业的小部分萤石尾矿、煤矸石、铁尾矿,农林废弃物中的秸秆、稻壳等。全县大宗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约1762万吨,综合利用量1233万吨,综合利用率高达70%。碳酸钙产业固废加工产品主要为碳酸钙粉、超细碳酸钙、纳米钙、活性碳酸钙、生产耐寒性电缆专用超微细碳酸钙等。
图 永丰县大宗固废集中区--永丰县新材料产业园
二、建设经验
(一)全面提升研发水平。永丰县引领企业走“产学研结合、校所企联盟”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支持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联姻”“借智”发展。江西九峰纳米钙有限公司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广源化工与上海同济大学微谱公司合作,推进企业碳酸钙产品研究开发更加精深化,同时依托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顶尖科研机构的加盟,建设院士工作站,成功开发出适用于涂料行业等多类行业的产品,已为全国碳酸钙粉体行业第一强企业。三和纳米钙公司聘请清华大学教授作为技术顾问,产品科技含量大幅提高,经济效益迅速增加。江西科越科技有限公司引进高端性能优越设备,并与厦门大学、井冈山大学等高校合作,在产品研发项目上成立自己的科研团队,已为全国碳酸钙粉体行业第六强企业。龙天勇公司高度重视生产工艺和技术的引进、研发,先后和长沙矿冶研究院、昆明理工大学进行技术研发合作,引进了长沙矿冶研究院的火法培烧技术,成立了吉安市第一家“稀贵金属研究中心”。
图 永丰县广源化工公司大型湿法全陶瓷介质球磨生产线
(二)加强固废综合利用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基地先后引进广源新材料、佰盈钙业、润鑫钙业等一批企业落地建厂,现有企业12家,计划新增企业50家,力争主营业务收入在5年内达到50亿元以上,规划建设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中心。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广源化工、势通钙业先后获评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势通钙业纳米碳酸钙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获得2021年江西省创新能力和产业升级平台建设专项投资计划支持。广源化工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年产10万吨功能化超细碳酸钙成功纳入省级绿色技术目录。
(三)推进产业强链补链。一是打造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区。围绕碳酸钙产业打造碳酸钙加工废料整体利用集聚区、工业资源高值化利用产业集聚区、多固废资源协同处置产业集聚区,推进一批固废项目顺利开工,不断提高碳酸钙加工废料及尾矿、铁尾矿、萤石尾矿、水泥行业尾渣、生活垃圾等的综合利用率。二是打造碳酸钙产业全链条循环体系。全县碳酸钙企业共70余家,已基本形成“原料开采—产品初级加工—精深加工—固废综合利用”体系,打造了碳酸钙整体开发利用、工业尾渣高值化利用、高效回收有价元素、再选尾矿回收利用、固废资源协同处置等核心产业,初步建成永丰工农城系统复合产业链。
(四)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园区鼓励企业采取相互参股、产权重组等模式,开展固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合作。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和长效投入机制。强化支持创新创业的财税政策,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二是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吉安市、永丰县出台一系列促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的扶持政策,包括《吉安市关于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永丰县规范企业优惠扶持政策办法(试行)》《永丰县关于推动石头经济产业发展升级的实施意见》《永丰县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升级的实施意见》《永丰县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等,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畅通体制机制、扩展利用途径、做好项目实施注入动力。
三、建设成效
通过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固废利用产业集中度,发挥了企业集群、产业集聚效应,同时增加了社会就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和园区周边消费和服务产业的发展。基地《实施方案》规划了12个重点项目,培育一批固废综合利用骨干企业,总投资概算23.1亿元,已全部建成投产,2022年综合利用固废资源量达270余万吨。2023年引进广源新型装饰材料项目,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全面激活产业链,成为永丰县新经济增长点。预计“十四五”时期,全县大宗固废综合利用达1867万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将达到75%以上,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5.39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