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饮料纸基复合包装回收利用专委会发布《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生产者责任延伸履责报告2020》(以下简称《履责报告》),这是饮料纸基复合包装行业发布的第一份生产者责任延伸履责报告。
根据《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的要求,我国率先在电器电子、汽车、铅蓄电池和包装物等产品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2020年12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和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共同印发《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求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生产(进口)企业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动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饮料纸基复合包装领域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主要目标,为行业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提供了行动指南。
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国内主要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生产企业联合相关行业组织、科研院校共同发起成立了饮料纸基复合包装回收利用专委会,以行业自律模式共同履行生态设计、信息公开、回收利用等资源环境责任,提高废弃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的资源化利用率。
此次发布的《履责报告》是专委会成立以来发布的第一份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生产者责任延伸履责报告,专委会5家成员企业利乐(中国)有限公司、康美包(苏州)有限公司、纷美包装有限公司、山东碧海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乐美包装(昆山)有限公司在饮料纸基复合包装市场的合计市场份额超过80%,报告具有较高的行业代表性。《履责报告》对EPR相关管理制度和政策、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相关行业概况以及专委会的情况做了介绍,并重点从“开展生态设计”、“加强信息公开”、“规范回收利用”等方面对2020年的履责情况进行了综合报告。
在开展生态设计方面,专委会各成员企业积极推行环境友好设计,开发全部或大部分使用可再生原料的包装;宣传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的绿色低碳环境友好性;研制行业标准,引领和倡导行业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续提升生态设计水平。
在加强信息公开方面,专委会各成员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公开饮料纸基包装的结构、原材料组成、包装分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等信息;共同拓展渠道,加强向消费者宣传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的可回收性和正确投放方式,增加有效回收;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环卫部门合作,将饮料纸基复合包装列入可回收物,提升分类回收率。
规范回收利用是EPR履责的重点。为建立规范的饮料纸基复合包装回收利用网络,专委会牵头制定了《饮料纸基复合包装再生利用企业评价》团体标准,以及《饮料纸基复合包装再生利用企业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召开会议向再生利用企业进行标准宣贯及《管理办法》答疑解读,并聘请第三方机构对通过评价的再生利用企业进行审计,评判再生利用企业社会回收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选出管理规范、数据真实可靠的再生利用企业纳入专委会的回收利用网络。
在此基础上,专委会试行开展回收月报工作,指导再生利用企业按照《回收月报填报指南》完成试运行并获得基础回收数据,奠定了回收量统计基础。2020年,月报制度试行了3个月,共有11家再生利用企业参与,初步建立了基本满足专委会回收数据收集需求的制度,也收到了再生利用企业的积极反馈,为进一步完善月报制度奠定了基础。
针对目前国内废弃饮料纸基复合包装回收分拣积极性低的问题,专委会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了解回收利用产业现状,结合各企业运营成本和盈利情况,探索建立适合国情的回收模式,为完成回收目标提供帮助。调研工作包括文献调研、调研问卷、企业访谈以及实地调研等形式。专委会通过调研掌握企业的盈利模式、运行成本、利润率等第一手数据,为进行废弃饮料纸基包装再生利用的经济性分析和建立再生利用补贴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撑。
此外,专委会还积极开展回收试点工作,利用“互联网+”的新模式,拓展回收渠道,宣传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的可回收性,教育消费者正确回收。
《履责报告》显示,专委会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再生利用企业废弃复合包装回收月报统计体系,通过补贴牵引、再生利用企业评价等方式搭建科学合理的商业模式。目前专委会回收网络中的再生利用企业已经覆盖了华北、华东、华南地区,初步建立了较为广泛的饮料纸基复合包装再生利用体系。按照《履责报告》发布的数据,2020年度专委会5家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生产企业的废弃复合包装材料资源化利用率为31%。
此外,《履责报告》编制组在开展广泛调查和深入分析研究并听取行业企业和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从行业角度就完善EPR制度、推进废弃包装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来源:饮料纸基复合包装回收利用专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