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环境与资源 > 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

蚌埠市五个结合推进五大工程 开辟秸秆高质量综合利用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0/11/04
来源:环资司
[ 打印 ]

  蚌埠地处安徽省北部,是传统业大市,是长三角区域优质绿色产品深加工基地,常年作物秸秆产生量约450万吨,可收集量约350万吨,年收集量348.5万吨,总利用量320.63万吨,秸秆利用率达到92%。蚌埠市疏堵结合,以疏为主,重点实施5大工程,走出了一条从林废弃物到综合高质量利用、从民“不敢烧”到“不愿烧”的“变废为宝”的新路径。

  一是结合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收储体系建设工程。2020年新建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64个,全市累计建设标准化收储中心154个,实现全覆盖粮食主产乡镇,单季秸秆收储能力超过40万吨。怀远县每年配套秸秆综合利用奖补资金1.5亿元,其中利用财政资金建设标准化收储中心17个,建成后移交所在村集体运营,收益归村集体所有,财政投入资金年化收益率达到7%-10%。怀远县先行先试,探索建成了“村收储、镇转运,县综合处理”收储运消体系,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龙头、经纪人为骨干、户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秸秆收储运用网络。

  二是结合秸秆资源化利用,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制定蚌埠市秸秆综合利用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及配套奖补政策体系,大力推动发展秸秆能源化、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和生物基产业,近三年累计安排市级以上财政资金近4亿元支持收储体系建设、秸秆饲料化利用、基料化利用等试点,全市新涌现了万华禾香板业、现代牧业、众兴菌业等秸秆综合利用行业先进典型代表,全市500吨以上作物秸秆利用企业达到68家,年利用秸秆能力超过200万吨。

  三是结合促进产业化方向,实施脱贫增收工程。安徽省政府出台专项政策支持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发展,蚌埠市结合资源禀赋出台了可降解生物基新材料制品推广应用政策,将生物基新材料产业作为全市首位产业重点予以打造,扶持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发展,新创建了安徽省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重大工程和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固镇县特色产业集群,壮大培育了丰原集团、中粮生物、万华禾香板业、光大生物能源等行业龙头企业,全力推动秸秆产业化利用,全市秸秆产业化利用率达到48%,建成秸秆电厂4座,总装机12万千瓦,年发电量7.5亿度。依托良好的产业化发展,全市培育专业秸秆打捆队伍200余个,秸秆收储经纪人近300人,从事秸秆收储运人员达2000余人,从业人员年人均收入约10万元。部分收储中心通过吸纳贫困户就业、收购贫困户秸秆等多种方式,带动贫困户单季增收2000-3000元左右。龙头企业带动本地户就业5000人以上,年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四是结合集聚集约化推进,实施园区示范工程。重点培育建设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及淮上区4个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示范园区。入驻园区规模以上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达到13家,利用总量达到110万吨以上。怀远县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示范园区,建成投产年消耗秸秆30万吨的万华禾香板业、年消耗秸秆15万吨的光大生物质能源公司,全县形成了年消耗秸秆50万吨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集群,为全县秸秆产业化利用开拓了渠道。

  五是结合科技创新自主化,实施生物产业培育工程。龙头企业丰原集团攻克掌握了聚乳酸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年产10万吨聚乳酸项目建成投产,全国第一条全产业链聚乳酸生产线实现量产。攻关秸秆制聚乳酸全产业链技术,4吨左右作物秸秆可生产1吨聚乳酸和1吨环保板材。开发了短纤、塑料制品,制出了T恤、袜子、无纺布、塑料袋、可降解塑料餐具等,形成以秸秆利用为主的绿色产业体系。安徽莱姆佳生物科技股份公司依托农业农村部生物有机肥创制重点实验室、生物炭与田土壤污染防治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有机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获授权国家专利64项,获省级科技成果13项,其中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定安徽省地方标准1个,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0余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牢牢把握科技创新主动权,有力支撑了秸秆综合利用内生动力。

安徽省蚌埠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