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环境与资源 > 生态文明建设

践行“两山”理念 建设“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 

浙江舟山市全力打造独具海洋海岛特色的美丽新样板,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舟山市考察时指出:“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舟山全市上下领悟总书记深切关怀、牢记殷殷嘱托,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打造独具海洋海岛特色的美丽新样板,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五年根植实践 “两山”理念绽放文明之花

  五年来,“两山”理念指导舟山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坚定,引领舟山焕发蓬勃生机。“两山”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生产力理论,蕴含和弘扬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中华民族传统智慧,开辟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境界。“两山”理念在分析“矛盾”中看到“统一”之法,在解决“对立”中找到“转化”之机,不仅阐明了发展的价值论,而且提供了发展的方法论,回答了绿水青山怎样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问题,找到了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的现实路径。历届舟山市委坚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指导舟山发展的核心理念,与时俱进审视工作的目标取向、理念思路、行动举措。

  2015年底,舟山市委全会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了“实现发展新跨越、建设魅力新舟山”的目标定位;2017年2月,舟山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建设“自由贸易港区、海上花园城市”的战略目标,随后,市委部署在全市开展系列国家战略落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招商引资、综合交通建设、“治水治污”等“五大会战”,建设创新舟山、开放舟山、品质舟山、幸福舟山“四个舟山”,各项工作全面发力;2018年以来,舟山市委先后以“八八战略”为指引建设品质高端充满活力独具韵味的海上花园城市、解放思想勇于创造把“四个舟山”建设的步子走得更实更快更好、干出逆周期经济飞扬新气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作出全面部署;2020年4月,舟山市委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提出“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结合舟山发展实践,提出努力建设“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

  2019年舟山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2%,增速全省第一;连续15年获省级“平安市”;今年一季度,尽管同样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但舟山全市上下科学应变、迎难而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干出了新气势,拼出了经济逆势增长态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3%,是全省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地市,增速分别快于全国、全省17.1、15.9个百分点,多项指标增速走在全省前列。

  五年来,“两山”理念在舟山以更广范围、更深层面、更大力度转化为生动实践。一切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思想,总是来自于现实的需要、实践的呼唤。“两山”理念植根实践、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引领实践,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实际、指导实践的光辉典范。5年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舟山市干部群众的共同意愿和自觉行动,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这条路阔步前行。全域建设美丽海岛,呈现“千岛美”;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海洋海岛生态,展现“生态美”;致力发展充满“海味”的美丽经济,涌现“业态美”;用文明培树最美的风景,体现“人文美”;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凸现“制度美”。

  近年来,“舟山好空气好生态”受到精心呵护,PM2.5浓度从2015年每立方米30微克下降到2019年每立方米20微克,空气质量持续领先全国;嵊泗县、普陀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浙江全省率先出台“船十条”环保整治验收标准、鱼粉加工企业环保整治验收标准、率先推出“环评审批+排污许可”协同管理模式,环评报告书审批时效走在浙江全省前列;渔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始终保持在全省前三位,城乡居民收入比1.73:1,为全省最低。

  五年来,“两山”理念指引舟山的美丽建设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两山”理念蕴含了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论,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阐明了实现“绿”“富”“美”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提升美丽建设水平的重要指引,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

  五年来,舟山全市上下坚持在共享物质成果同时,共享生态成果,努力实现可持续的惠及当代造福子孙的发展。坚持做好“绘底色”文章。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五水共治”“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等综合整治举措,在浙江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垃圾全焚烧、零填埋,243个村庄完成集中整治,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比例分列全省第一、第二。截至2019年年底,舟山全市所有垃圾河、黑臭河整治达标,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活垃圾分类、生活污水治理实现保留村全覆盖,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8.4%。

  坚持做好“强基础”文章。加快补齐交通短板,“十三五”以来,舟山全市交通运输类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约1300亿元,相比整个“十二五”总和翻了一番,沪舟甬跨海通道列入国家专项规划,甬舟铁路工可批复,宁波舟山港主通道、舟山南部景观公路加快建设。加快弥补城市“看不见”的短板,制定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大陆引水三期工程建设,500千伏联网工程竣工投产。

  坚持做好“增颜值”文章。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主抓手,高标准打造海上花园城市,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积极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城市正在变美。不断打造新时代美丽品牌,梯次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打造“千万工程”的海岛样板。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累计建成省市美丽乡村精品村125个,比2015年增加40%,嵊泗县、普陀区、岱山县先后获评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率75%,位居全省第二,成功打造一批美丽渔农村品牌和主题示范美丽小岛,累计建成17条美丽乡村主题风景线。坚持做好“强动力”文章。

  坚持景区标准打造美丽经济带,彰显海洋特色发展休闲渔业,融合现代时尚培育海岛民宿,鼓励触网发展渔农村电商,使“风景”变“产业”,化“美丽”为“生产力”,打开了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美丽通道。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考察过的新建村近5年来累计接待游客180余万人次,实现总收入1.7亿元,户均收入超50万元,201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3.91万元,较2015年同比增长了35.76%,新建村入选联合国人居署低碳发展乡村规划案例。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舟山新建村时,语重心长地说:“我在浙江工作时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是大实话,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这个观点,这就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就要奔着这个做。”“这次来舟山,看了很好,舟山变化很大,你们干得也很扎实。你们干的方向是对的,舟山的地位很重要,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总书记的充分肯定给舟山全市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和鞭策,谆谆教导,言犹在耳,舟山的生动实践和累累硕果,更充分显示了“两山”理念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充分彰显了“两山”理念强大的理论生命力和强劲的实践推动力。2020年3月底4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浙江考察,并赋予浙江“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舟山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舟山五周年为契机,认真贯彻总书记视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两山”理念实践,努力建设“重要窗口”的海岛风景线,奔着“绿水青山”不懈奋斗。

  凝聚思想共识 用“两山”理念引领绿色发展

  舟山市坚持把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作为鲜明导向,呵护舟山生态环境优势,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开发开放、产业布局、项目建设、民生福祉等各项工作中去。

  舟山坚决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边发展边治理”的老路;树立集约发展理念,扭转过去土地岸线无序开发和低效利用的现象,全面推行“以亩产论英雄”的“标准地”出让制度,聚焦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为原则,合理选择大项目、好项目,严格控制低端化、高耗能产业,构建以高端化、集约化、生态化为特征的绿色低碳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进一步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依托海洋海岛和绿水青山吸引高端人才,以全域旅游发展为统领,坚持规划先行、品质提升、融合发展、改革突破四大原则,打造主客共享的文旅体产品供给体系,壮大美丽经济。

  打造海上花园 精心描绘美丽中国“舟山蓝”

  舟山市坚持全市“一张图”,推行“多规合一”,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重点区域控规、城市及海岛景观风貌等专项规划,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和执行力。树立城市是有机生命体的理念,把握城市功能定位,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完善“南居、北业、东游、西新、中秀”的城市格局。

  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管理手段、模式、理念创新。统筹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有机更新,坚持“保改拆”并举,推进古城、古镇、古街复兴行动,提速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完善城市功能格局,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做好洁化、序化、绿化、美化、亮化文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城市公园、城市亮化、彩色森林、绿道提升等工程,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推进“蓝色海湾”建设、海洋牧场建设示范工程,系统保护修复海岛海洋生态,统筹推进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移步换景的全域大花园。

  聚焦全域提升 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

  舟山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全域化理念、绣花针功夫、标准化提升、品牌化经营、数字化融合为新途径,持续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突出“岛岛是花园、村村见美景”的海岛乡村特色,高水平打造特色鲜明的海岛乡村大花园,成为具有时代特征、创新特质的中国海上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高水平打造海岛乡村花园样板地,挖掘梳理海岛乡村特色元素,全面开展美丽小岛创建,通过制定标准、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呈现“一岛一风景、岛岛是花园”的美丽海岛格局。

  围绕“国际化、品质化、人文化”目标,借鉴国内外海岛旅游开发成功经验,探索“主题岛”旅游开发模式,提升花鸟岛、东极岛等一批主题示范小岛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舟山美丽海岛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乃至走向国际。串点成链,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梯度推进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提升,突出连片成景,培育示范片区综合体,坚持整乡整镇整岛成片推进,跨区域组团打造一批环境美、产业强、文化好、治理善、农民富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综合体。

  完善制度建设 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舟山市坚持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深化平安舟山、法治舟山建设,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

  强化党建引领,大力实施村级班子整固提升行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提升行动,广泛开展“党建+美丽乡村”活动,实施渔农村“头雁工程”和“雏雁计划”。

  加强体系建设,完善乡村善治机制,推进村民自治,打造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加快“雪亮工程”和“智安小区”建设,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东海渔嫂”等基层治理制度创新成果。搭建数字平台,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加强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渔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升级换代,逐步部署5G网络,加快推进信息化与政务服务、社会治理、行政执法等深度融合。

  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基本实现村民办事不出村,聚焦海岛群众的“痛点”“难点”,着力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打好低收入群体增收攻坚战,全力改善海岛民生。

来源:中国改革报

附件:

发布时间:2020/06/17
来源:环资司
[ 打印 ]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