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环境与资源 > 生态文明建设

解振华副主任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
就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答记者问

  3月10日下午3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专题记者会,我委解振华副主任出席,并就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我有两个问题想请问解振华副主任,中国提出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约束性目标,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请问这个目标完成的情况怎么样?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推进节能减排有哪些措施?“十二五”在节能减排方面有哪些考虑?谢谢! 

  [解振华]

  谢谢!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是经全国人大批准的约束性指标。“十一五”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综合运用了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加大了工作力度。应该说,节能减排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实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建立了统计监测考核体系,进行了严格的目标责任考核和问责,淘汰了落后产能,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实施了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开展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强了“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区域的水污染防治和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大力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普遍建设了火电厂的烟气脱硫装置,使全国的污染防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截止到2009年底,“十一五”的前四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4.38%;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总量下降了9.6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了13.14%,提前完成了减排的目标。

  今年是“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决战的一年。节能目标与“十一五”规划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任务还相当艰巨。今年我们将主要采取以下九项措施: 1、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开展对各省级政府2009年度和今年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考核,实行问责制。2、严格控制“两高”项目,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今年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淘汰落后的炼铁产能2500万吨,炼钢产能600万吨,水泥产能5000万吨。3、加大资金支持的力度。安排中央预算内的投资333亿元,中央财政资金500亿左右,支持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今年全部要实现节能1.5亿吨标准煤的能力,要新增5000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的烟气脱硫装置,要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500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6万多吨。4、要切实抓好重点领域,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流通服务业、农村和农业的节能减排工作。5、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的推广,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在推广高效节能空调、节能灯的基础之上,今年要出台节能汽车、电动机等产品的财政补贴推广办法,要建立激励性的政策。6、完善经济政策。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和环保的收费改革,积极落实国家支持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增强企业节能减排的主动性。7、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循环经济在我国形成较大的规模。8、健全法规,严格执法。9、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应该说,我们现在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已经有17个部门参加,涉及到9个行动。在公共机构节能中,这次的“两会”也带了一个好头,会上所有用的纸是再生纸,笔是废物综合利用制成的笔,连代表发的包也是有节能减排意义的包。所以,我们的全民行动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这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经过努力争取确保今年“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的实现。有关减排方面的情况,如果环境保护部的张部长有要补充的,可以再做补充。谢谢。

  路透社记者:你好,我是路透社的记者,我的问题是要问解振华先生。在目前致力于达成一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协议的国际谈判过程中,您认为最大的障碍是不是美国不愿意接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目标,如果这个不是最大的障碍,那么您认为什么是最大的障碍?

  [解振华]

  我们与路透社的记者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打了几次交道。应该说,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挑战,大家都应该在挑战面前同舟共济,各尽所能,做出各自的努力。

  哥本哈根会议已经结束了,今年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会议已经确定了议题,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要坚持公约和议定书所作出的规定,关于公约和议定书的两个工作组要按照巴厘路线图的授权继续谈判,争取完成谈判。

  应该说,美国奥巴马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比过去态度更为积极。美国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在经济实力、综合实力和技术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应该在应对气候变化、率先减排、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方面做的更多、做得更好。但是,现在他们所作出的安排距离公约的要求和发展中国家的希望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所以我们希望美国能够在这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我们知道美国在国内的立法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还有一些困难,但我们不希望他们把国内的分歧、困难和不采取更积极措施的责任转嫁到其他的国家。我们也愿意和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积极加强合作。我们已经建立了政策对话和务实合作的机制,我们愿意继续加强对话和合作,共同努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各国一起取得积极的进展,也希望今年的坎昆会议在大家的努力下取得好的结果。谢谢!

  香港台商杂志记者:请问解主任,从微观层面上看,对于国内企业或者制造型企业应当如何应对节能减排的大环境?政府又推出了哪些政策来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节碳和节能?谢谢!

  [解振华]

  现在我们国内实行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实际上与国内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一致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抓手。所以在这方面,我们的企业有很大的积极性。对企业来说,实施节能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环境效益,还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有社会效益的。

  在这方面,政府首先是要制定规划、确定目标,对地方政府、各部门和重点企业提出要求。比如我们实行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对占工业总能耗70%以上的一千家企业开展节能行动。主要内容是进行能源审计,与国内、国际先进的能效水平进行对标,进行节能技术改造。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政府要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资金补助,金融机构也对实行节能减排的企业给予融资上的支持。

  另外,对于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一些技术、一些产业,我们也在价格、税收、财政方面给予支持。比如鼓励电厂脱硫,我们对脱硫电厂的电价,每一度电加价一分五。对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特别是对人们身体健康有害的污染治理,采取了“以奖促治”的办法,给予财政上的奖励。对一些企业实行废物综合利用的,我们给予免税、减税的政策。

  除了鼓励性政策外,我们也严格地进行执法。从这两个方面来促进企业实行节能减排,效果还是不错的。我们讲,主要还是通过激励性政策进行鼓励。除了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鼓励之外,我们还对节能产品实行了激励性政策,比如刚才我讲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对节能灯、节能空调、节能汽车、高效节能电机等类产品,我们也要给予财政上的支持。比如推广使用节能灯,我们对普通老百姓在消费环节补助50%,对大宗用户补助30%,现在的效果还是很好的。通过各种激励性、鼓励性措施,引导企业进行节能减排。谢谢!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第一个问题,有的人说世界气候变化根本不是因为人类的行为活动,是自然的表现,你们认为他们说得对还是不对?第二个问题,你们给出的资料说中国是气候变化最脆弱的国家之一,这是为什么?在中国有什么影响?

  [解振华]

  我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气候变暖是根据世界各国长期监测、科研而得出的结论。变暖是事实。从监测的结果看,全球近100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74度,这是事实。但是变暖的原因在科学性上确实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现在看来,多数人或者说主流的观点认为是工业化过程当中大量的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温室气体的增加,最后造成了气候变暖。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太阳黑子的变化,或者是生态自然的变化造成的,是以这个为主的。更极端一些的看法认为人为的影响对整个大自然的变化来说是微乎其微的。确实,在科学性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应该鼓励继续进行观测、研究,找出更准确、更科学的结论。

  但是,作为各国的政府来说,因为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和长远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应该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主动采取一些科学的措施,避免出现这些问题。我同意刚才汪主任的观点。

  温室气体的增加造成了气候变暖,主要是发达国家在过去一、二百年工业化过程中造成的,发展中国家是受害者。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内近100年气候观测的结果是,我们变暖的趋势和全球是一样的,大体上升高了1.1度,极端天气事件在明显增加,这一点大家都是能体会到的。

  从灾害的情况看,现在是涝的地方越来越涝,旱的地方越来越旱,气候变暖造成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比如小岛国、非洲国家,现在荒漠化的速度在加快,海平面上升对他们的生存造成了威胁,应该说发展中国家是最大的受害者,我们应该面对这个现实,采取合作的态度,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积极地采取措施。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谢谢主持人。这个问题提给解主任,有人认为对中国的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应该实行“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三可”制度,并且应该写入法律,您对此有什么评论?在去年的哥本哈根大会中,温总理表示中国将改变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透明度,在这个方面,我们的工作上有什么安排?谢谢。

  [解振华]

  我国的气候变暖表现在几个方面:我们的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在加大,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在加重,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在强化,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退化,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灾害在加剧。从长远看,气候变化可能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影响到经济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得到国际资金和技术支持的行动应该接受“三可”,就是你得到的资金和技术究竟做没做,做得怎么样,进行“三可”我认为是合理的。但是,发展中国家用自己的钱办自己家的事情,按规定可以不接受“三可”。有些发达国家提出,发展中国家自主减排的行动也要接受国际的核查,我们提出这是主权问题。第一,我们不接受核查,我们自主行动不接受核查。第二,变相地核查,我们也不接受。但是,为了使整个谈判能够往前走一步,考虑到全球的利益,我们还是采取了灵活的态度,我们提出对各国自主采取的行动,在不侵犯我们主权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接受对国内的行动进行国际磋商和分析,并不是侵入性的核查,最后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实际上在哥本哈根会议谈判中,以及是今年的谈判当中还会遇到的问题,就是核查的问题。就这个问题,应该首先讨论它有一个尺度和标准,标准是巴厘行动计划里对核查的问题作出的明确规定,就是根据公约的要求,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的指标完成情况和提供资金技术的情况必须要进行国际核查,也就是你讲的“三可”。

  应该说,这是我们为气候变化的谈判作出的贡献,推动了整个谈判,而不至于在这个问题上停滞不前。其实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是公开透明的。2007年我们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白皮书中完全公布了对应对气候变化方案中提出的所有措施,我们做了哪些、有什么效果,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全都公布了。

  今后,我们按照这次谈判中取得的共识,会通过国家信息通报的形式,每两年向国际社会公布中国采取减缓行动、采取政策措施和取得效果的情况。我们也可以根据国际上“三可”的指南——这个指南我们还要继续谈判,根据这个指南在国内我们自己进行统计、监测、考核,然后把结果向国际社会公布,也愿意和其他各个国家就这个问题进行磋商、分析、对话、合作和交流。谢谢!

  澳亚卫视:我也参加哥本哈根大会了,中国在星期二正式签署了哥本哈根的协议,而目前俄罗斯是唯一尚未支持该协议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作为俄罗斯的战略合作伙伴,您是怎么看的?另外,您认为墨西哥气候大会签订一份有法律约束的协议有可能吗?有人建议这份协议可以在G8和G20的框架下签署,您认为可以吗?谢谢。

  [解振华]

  首先我先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我们非常希望这次墨西哥会议能够取得积极的进展、取得成功,这是我们的希望。墨西哥会议的议题很多,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要吸取哥本哈根会议的一些教训,要确保所有的缔约方能够公平、公开、透明、广泛参与。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合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要继续按照巴厘线路图的授权进行公约和议定书两个工作组的谈判。这两个工作组的谈判能够保证所有的缔约方都能够参与,大家都能够了解谈判进展的情况,解决了公开透明的问题。今年原来安排了6月和11月两次谈判,在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建议、支持和努力下,现在增加到4次谈判,如果我们认为4次谈判不够的话,希望还能增加谈判的次数。因为墨西哥会议成功与否的标志,就是两个工作组谈判能不能成功。因此第一个问题,从程序和形式上看应该解决这些问题。从哥本哈根会议来看,已经有一些教训了,有些国家是不满意的,他们不是对内容不满意,而是对程序不满意,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资金问题。发达国家已经承诺要在最近三年拿出300亿美元快速启动资金,到2020年每年要达到1000亿美元的资金。今年谈判应该解决近期的快速启动资金,发达国家要把出资的份额落实到国家,这样才能把快速启动资金落实,否则就又是一句空话。我们希望把今年的100亿落实,哪些国家出?出多少?如何使用资金?这个问题要解决。

  第三个问题,也是这次会议大家取得的共识,要继续加强技术合作和技术转让。应该把技术转让、技术合作的机制确定下来,怎么样进行转让?转让什么技术?这个要确定下来。

  第四个问题,发展中国家减排的行动,应该说现在主要的发展中国家都已经公布了自己减缓温室气体行动方案或目标,我认为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都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第五个问题,刚才这位朋友提的“三可”问题,或者是对发展中国家自主减缓行动的磋商和分析问题,这次谈判要解决“三可”什么?怎么“三可”?磋商什么?怎么磋商?怎么分析?要把这个制度建立起来。

  如果能够解决这几个问题的话,墨西哥会议还是会取得积极进展的。哥本哈根协议虽然是一个政治文件,但是取得了共识,主要的问题是长期目标的问题、资金的问题、核查的问题、透明度的问题,现在都已经取得了共识,现在有了继续谈判、取得积极进展的基础,我们希望今年墨西哥会议能够取得积极的进展。虽然有一些悲观的情绪,但是我们要积极的努力,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促成这次会议的成功。

  你的第一个问题主要是谈俄罗斯的问题。我们和俄罗斯在气候问题的谈判方面还是能够进行政策对话和沟通的,在实质性的合作方面,在新能源方面还是有些合作的。我们希望和俄罗斯一起就应对气候变化,不光是谈判,在采取的行动方面,也能够取得积极的进展,共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成功、取得进展。谢谢。

  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我想提一个老百姓非常关心的话题,解主任刚才也谈到了,去年为了推广节能产品,我国在节能灯和节能空调方面实行了价格补贴政策,今年政府会不会在这方面继续推进惠民工程?我在购物的时候有一个小发现,现在很多人在买东西的时候都会自带塑料袋,我想请问解主任“限塑令”实行一年以来,目前的进展情况如何?对节能减排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谢谢!

  [解振华]

  应该说,我们最近这两年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有几个数字我想先说一下,向媒体报告一下,然后再讲讲我们今年、今后怎么做。

  我们推广的节能灯和普通的白炽灯相比,在同等亮度的情况下可节电70%—80%。现在全国白炽灯的在用量约14亿只,2008年我们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6200万只,去年是1.5亿只,加起来一共是2.1亿只。今年我们准备再推广至少1.5亿只节能灯,争取在几年内把全国所有的白炽灯更换为节能灯。我们的政策是,普通老百姓购买节能灯政府给补助50%,北京市政府又对北京市的居民在中央政府补助50%的基础上又补助40%,实际上是1块钱一只。对单位大宗用户补助30%,效果比较好。如果把全国的白炽灯全部更换下来,我们一年可以节电480多亿度,节能潜力是很大的。

  去年我们还推广了高效节能空调,也有一组数字。从去年6月1日开始,我们采取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能效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十大类高效节能产品,其中首先推出了高效节能空调。2008年高效节能空调市场占有率是5%,去年实行这个政策到年底,已经达到了50%,销售量500多万台,是2008年全年的5倍,拉动消费需求200亿元,每年就这一项就能节电15亿度。高效节能空调价格也大幅下降,1.5匹的高效节能空调平均降价1000元以上,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也推动了节能技术进步。现在一些主流的空调生产企业已经停止生产四、五级能效的空调,推动了产品转型。今年我们准备继续推广高效节能空调,而且要对节能汽车、节能电机采用财政补贴的办法进行推广。

  刚才你也谈到了“禁塑”的问题。禁止超薄塑料袋在商场使用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我也到商场、农贸市场看了一下,现在大体上全国的超市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三分之二,相当于减少了塑料的消耗27万吨左右。据测算,现在商品零售场所每年至少可以减少塑料的消耗40万吨左右,节约石油24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60万吨。

  但是也有问题,一个是农贸市场超薄的塑料袋还禁止不了。另外一个是禁用、限用塑料袋以后,家里的垃圾塑料袋不够用了。所以现在我们正在解决农贸市场的垃圾袋替代问题,以及垃圾所用塑料袋的降解问题,以解决长期的污染问题。应该说,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取得了好的效果,而且对环境方面也是有益的,我们还要继续坚持。谢谢。

  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记者:请问,俄罗斯和中国在环保和节能减排方面有哪些合作?比如碳排放配额方面的合作会不会有?

  [解振华]

  刚才我已经讲了,我们和俄罗斯在整个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和政策对话方面,我们一直都在加强,另外在能源方面也有合作,在可再生能源方面也还有合作,中俄既是邻居,又是能源大国,我们希望今后在这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昨天印度和中国都表示了他们对哥本哈根协议的支持,我不知道这两个国家在同一天正式确认他们对这一个文件的支持是设计好的还是巧合,您如何看待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合作,尤其是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和印度进行了密切的合作。您认为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这种合作在未来将会如何发展,尤其是在墨西哥气候大会召开之前的这段时间,中国和印度将会如何合作?

  [解振华]

  中印之间,或者是包括巴西、南非还有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面临的挑战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都面临着在国内要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减缓温室气体的增长、保护环境等多重任务。应该说,我们面临的任务、挑战都是比较相似的,而且我们都是发展中国家,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根本利益、所要付出的努力都是一致的。因此,在气候变化的谈判中,我们密切地合作,形成了一个“基础四国”。但是我们“基础四国”,还是“77国加中国”、发展中国家阵营当中的一部分。

  应该说,在整个谈判中和今后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中,我们都是很好的战略伙伴,我们和印度政府签订了中印应对气候变化伙伴计划的一个合作备忘录,现在在政策对话、政策协调方面都很密切。在很多重大的气候变化问题上,我们的看法都是一致的。另外,我们也愿意在森林、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刚才你提到了中印两国政府最近都向公约秘书处提交了报告,就是在哥本哈根协议的前言中要列名,这是根据整个哥本哈根会议主席国和联合国秘书长的要求,希望各个国家能够公开的表态,对哥本哈根会议、对哥本哈根协议要公开表态。

  总理在今年1月份已经给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和联合国潘基文秘书长回信,表示中国积极肯定哥本哈根会议,而且对协议我们是支持、赞同的,把总理的复信也转给了公约秘书处。我们最近又进一步重申中国支持这个协议,而且愿意在协议的前言部分列上中国的名字。印度政府最近也做出了这样一个行动,基础四国上月在新德里开会,就这个问题也做了沟通。

  现在全球已经有100多个国家支持这个协议,有70多个国家已经公布了自己的减排目标或行动方案,应该说对哥本哈根会议还是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对协议也给予了支持。但是它是一个没有法律约束力的政治文件,还要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根据巴厘路线图的授权、根据公约议定书的要求进行谈判。最后两个工作组谈判成功的话,今年的墨西哥会议应该会取得积极的成果。谢谢。

附件:

发布时间:2010/03/11
来源:评督司
[ 打印 ]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