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环境与资源 > 生态文明建设

安徽省肥东丰宝公司大力发展秸秆养殖食用菌产业


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经验交流材料之六

  安徽省肥东丰宝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是集食用菌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于一体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企业。该公司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为主线、以食用菌生产为核心、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显著成绩。现有食用菌生产钢架大棚800多亩,年综合利用各类农作物秸秆3000多吨,可以生产平菇、香菇等各类食用菌400多万袋,产量6000多吨,产值2000多万元,现已成为安徽省内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之一。

  一、开发秸秆资源,确立食用菌养殖的主导产业

  肥东丰宝公司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食用菌的主导思想。该公司地处合肥市近郊,利用合肥市菜篮子对食用菌产品的巨大需求量,也利用农村废弃的秸秆资源,大力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生产食用菌,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食用菌产品的需求,同时也很好地解决了本地及周边地区秸秆的转化问题,对促进当地农民增收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以平菇生产为例,每生产1万袋平菇约需稻草6吨,每吨稻草从农户的收购价为300元,该公司收购稻草后进行粉碎加工,付给人工工资为200元/吨,按2008年该公司实际使用稻草5000吨算,每年仅此一项,可为周边群众增收260万元。在秸秆收购中,肥东丰宝设专门收购小组,采取常年收购、定点收购、突击收购等三种方法,做到随到随收、设点收存、农忙帮收。该公司所收购的秸秆能够及时粉碎包装,有力地保证了原材料的数量和质量,为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可靠保证。

  二、建立“六个统一”模式,带动农民致富

  肥东丰宝公司在不断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越来越意识到只有带动广大农户共同发展食用菌生产,才能将产业做大做强。2007年初,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下,肥东丰宝公司牵头成立了肥东县元疃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统一组织、统一购进原材料、统一栽培模式、统一生产菌袋、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包装销售”的“六个统一”的产销一条龙模式。合作社定期为种植户提供市场信息,开展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从而实现资源整合,达到优势互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目的。合作社的成立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为该公司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目前,加入该合作社的农户达400多户,户均种植食用菌1万袋,年收益近2万元。计划至2012年,合作社发展社员上千户,带动农户生产食用菌面积达3000亩,年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2万吨,实现食用菌产值上亿元。

  三、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循环利用模式

  肥东丰宝公司在发展食用菌过程中,为解决生产大棚的遮阳和保温问题,采取双层薄膜中间夹一层草帘的办法,效果明显。为此,该公司引进了数台新型草帘编织机,处理当地农村稻草。仅2008年,该公司就加工草帘200多万平方米,约利用稻草2000吨,除满足该公司自身生产需求外,同时还供应给其他单位,创直接经济效益60余万元,安置就业20多人,有效地实现了产业链条的延伸。

  肥东丰宝在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后,较好地解决了随之而来的下脚料(菌渣)的处理问题,使食用菌生产走上生态高效经济循环发展道路,形成了食用菌——营养食品——大众健康的产品产业链和农作物秸秆——菌渣饲料——饲养业——有机肥料的生态循环链,实现变害为利,变废为宝,节本增益,促进了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持续的发展。该公司将栽培食用菌的主要基质做成饲料、饵料或其添加剂,用作猪、牛、羊、鸡、鸭、兔、鱼等动物饲料,替代部分粮食,降低饲养成本。食用菌种植后的菌渣废料直接用作另一种食用菌栽培的部分原料;食用菌栽培废弃物加入无害化的添加剂,生产绿色有机肥料,用绿色肥料给农作物、果林树木施肥。该公司先后与中国科技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成功研制出“爱地”牌生物有机肥,广泛用于苗木、花卉、蔬菜等作物的栽培,仅2008年,该公司就生产出有机肥2000多吨,产值200多万元,既利用了食用菌产业的下脚料,又实现了资源再生,对推进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附件:

发布时间:2009/12/04
来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
[ 打印 ]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