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环境与资源 > 生态文明建设

济宁市大力开展秸秆禁烧 促进秸秆综合利用

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经验交流材料之四

  济宁市是农业大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每年秸秆产量780多万吨,其中棉花秸秆180万吨,玉米秸秆200万吨,小麦秸秆200万吨,花生、地瓜、大豆和水稻等秸秆200万吨。多年来,秸秆焚烧问题一直比较突出,不仅污染了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火灾隐患,而且浪费了资源。为此,济宁市在深入调研、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将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了“不烧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不毁一棵树,不被国家卫星遥感监测出一个火点,逐步建立起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禁烧与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工作目标。通过精心部署,严密组织,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科技等多种手段,济宁市开展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70%。

  一、疏堵并举,重拳治理秸秆焚烧问题

  (一)强化组织领导。济宁市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任组长、9位市级领导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县市区委书记任成员的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组织部署全市的秸秆禁烧工作。从环保、监察、公安、农业、林业、农机、科技、畜牧、宣传等市直部门抽调干部20多人,组成3个督导组,巡查督导各县市区秸秆禁烧工作。各县市区及乡镇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成立了督导组、考核组、巡逻队、应急大队等秸秆禁烧工作组织,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交通工具、任务目标“五落实”。

  (二)严格落实责任。建立了领导包保责任制,明确了10位市级领导分别包保14个县市区的秸秆禁烧工作,并指定10个市直有关部门作为责任单位跟随领导巡查督导。各县市区和乡镇也都实行了领导包保责任制,形成了市级领导包县市区、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管区、乡镇机关和管区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农户包地块的“四级”联包联保责任网络。对每位乡镇、管区和村干部包保责任范围登记造册,逐级上报市禁烧办,以备市、县(市区)责任追究和政绩考核。

  (三)加强宣传教育。济宁市委办公室印发了《济宁市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市公安局、环保局、林业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严禁焚烧农作物秸秆的通告》,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做好农作物秸秆禁烧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和《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充分利用会议、报纸、电视、广播喇叭、宣传车、横幅标语、宣传单、致信学生家长、专题讲座、乡村剧团等各种媒体和宣传形式,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秸秆禁烧组织发动和宣传教育活动。2009年秋季,全市出动禁烧宣传车386辆,悬挂和张贴横幅标语9万6千余条,印发宣传单52万余份,开办专题讲座769期,乡村剧团宣传演出155场,达到了秸秆禁烧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宣传效果,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秸秆禁烧意识。

  (四)政策落实到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产业,对收购、运送秸秆的车辆免收过桥过路费。市财政拨付专项资金,对购置秸秆还田机械的农户每台给予2800元的购机补贴。各县市区和大部分乡镇也都制定了补贴政策,在市财政农机补贴的基础上,拨付专项资金,用于补贴农机购置和秸秆还田。2009年全市玉米收获机械保有量较去年增加了30%,加快了秸秆还田推广速度,有力的支撑了全市秸秆禁烧工作。任城区自2007年以来,累计投入农机购置和秸秆还田的专项补贴超过5000万元;兖州市新兖镇对新购置的玉米还田机械,每台再补贴5000元;济宁北湖旅游度假区按每亩35元标准补助农户秸秆还田。

  (五)强化巡查督导,严格考核奖惩。农作物收种期间,市级领导带领责任单位,定期对有关县市区的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进行检查;市督导组在全市实行拉网式巡查督导,发现焚烧秸秆现象,由市禁烧办在全市通报,对于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成绩显著的单位,通报表彰并在全市推广经验。县市区督导组、考核组实行24小时值班和巡查制度。乡镇巡逻队、应急大队等禁烧队伍,由主要领导亲自带班,昼夜巡逻,并在重点区域指定专人负责看管,严防死守,确保禁烧工作万无一失。农作物收种后期,市、县(市区)、乡镇三级秸秆禁烧工作队伍,联合开展拉网式巡查督导,重点清理没有利用、残留在田间地头、沟渠路边、房前屋后的秸秆,指定地点,集中堆放,明确责任,落实专人看管,并限期消化利用,出现焚烧问题,严格追究责任。市、县(市区)两级纪检监察部门实行全程跟踪督查,发现问题,就地处理解决,对于因思想上不重视、玩忽职守、工作懈怠、措施不力,导致发生严重焚烧秸秆问题,造成恶劣影响的乡镇和村,立刻启动问责追究程序,按照包保责任范围,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员。自2007年以来,因发生焚烧秸秆问题,全市以党纪政纪处理干部86人,其中,免职乡镇长8人,免职村干部11人,其他人员也分别受到党内警告、行政记过、黄牌警告、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处分。

  二、多管齐下,努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一)重点抓秸秆还田。近两年来,济宁市麦秋两季秸秆还田面积已达580多万亩,分别占全市小麦面积的70%,玉米面积的68%。主要方式有:麦秸秆、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301”菌剂堆沤快腐还田。梁山县在三秋工作利用秸秆粉碎机,实行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每亩全年可减少化肥用量约20公斤左右,增产粮食40公斤左右。推动秸秆饲喂大牲畜过腹还田。2008年底,全市牛羊存栏7万头(只),年青贮、黄贮消化120万亩玉米秸秆。南阳湖农场投资2000万元建设利用自然养猪法的大型生态养猪场两处,将秸秆粉碎作为垫料,实现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良性循环。

  (二)在农村重点推广秸秆能源。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原料入池生产秸秆沼气是解决沼气发酵原料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村“一池三改”发展的重点。目前济宁市已示范推广秸秆生物沼气池9500户,利用秸秆5700吨,新建改建秸秆气化站7座,年消耗秸秆7000吨。

  (三)积极发展秸秆代料栽培食用菌技术。作为济宁市近几年重点推广的秸秆利用项目,核心技术是把稻草、麦秸、玉米秸、豆秸、花生壳、棉秆粉碎后加入适量的麦麸、棉籽壳、无机氮、石膏等原料进行科学配方,生产平菇、双孢菇、褐菇、大球盖菇、鸡腿菌等食用菌,目前全市已示范推广900万平方米,利用秸秆50万吨。

  (四)大力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利用特定菌种将农作物秸秆发酵腐熟,使其转化为二氧化碳、热量、矿质元素、有机质、抗病孢子,进而培育获得优质高产、无公害农产品。在汶上、邹城、泗水、梁山、微山等地冬暖式大棚、大中拱棚瓜菜、浅池藕、葡萄、果园等高价值经济作物生产上示范应用。近几年累计应用面积达到2.75万亩,平均每亩利用秸秆3000公斤,累计转化秸秆8.25万吨,平均亩增瓜菜1000—2000公斤,增收3000—4000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五)发展秸秆压块、打捆利用项目。利用机械手段将新鲜、无霉变的风干基秸秆打捆、压块,作为燃料、饲料销售到生物质发电厂、养殖场或出口到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目前汶上、邹城、梁山等地已有10余家加工企业从事秸秆加工,年加工利用16.98万吨。

附件:

2009/11/30 评督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