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环境与资源 > 水节约与保护

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现场会 抓紧抓好抓实污水资源化利用

发布时间:2021/05/21
来源:环资司
[ 打印 ]

  2021年5月13日至14日,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现场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苏伟副秘书长出席,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部门有关司局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有关同志,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一、背景情况

  污水资源化利用是指污水经无害化处理达到特定水质标准,作为再生水替代常规水资源,用于工业生产、市政杂用、居民生活、生态补水、农业灌溉、回灌地下水等,以及从污水中提取其他资源和能源,对优化供水结构、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减少水污染、保障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污水资源化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利用规模不大,利用水平较低,与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差距较大。目前,我国年用水总量约6000亿立方米,城镇污水排放量750亿立方米左右,污水资源化利用量112亿立方米,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率22%。污水资源化利用潜力巨大,如北京中心城区工业用水实现100%由再生水替代,亦庄经济开发区50%工业用水为再生水。一些缺水城市成功实践证明,污水资源化利用具有较高成本效益,如北京亦庄开发区高品质再生水价格7元/立方米,同区域自来水价格为9元/立方米;京东方在全国各地设置了14座超薄膜液晶显示器工厂,位于北京的企业用水成本最低。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2021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我委会同九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113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污水资源化利用的主要目标,包括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等。同时,提出了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重点领域、重点工程、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等。

  为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推广先进技术工艺,交流先进经验做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现场会。

  二、现场调研

  5月14日上午,与会人员实地调研了西安经开草滩污水处理、西安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集中处置、西安湖再生水还河利用等典型项目。

  (一)西安经开草滩污水处理项目

  该项目由西安碧源水务有限公司(北京碧水源科技、西安水务、西安市政路桥三家企业合资)投资5.2亿元建设,2016年商业运行,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项目日处理生活污水20万吨,采用A2/O工艺+MBR膜池工艺,出水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达到地表类水标准。处理达标的再生水主要有4方面用途:一是作为渭河中游段西安湖生态补水(日常补水量5万吨左右),由周边湿地和西安湖进一步净化后注入渭河;二是作为渭河生态林带补水和绿化用水(日补水量约2万吨);三是作西安污泥处置项目提供生产用冷却水(日用水量约2万吨);四是剩余再生水经皂河湿地进一步净化后汇入渭河。

  该项目出水水质好,在进水污染物浓度较高情况下(COD浓度300—500mg/L)能够实现稳定运行,出水水质能够达到地表类水标准;处理成本较低,污水处理服务费为1.155元/吨(今年1月1日前为0.85元/吨),能够实现可持续自主运营;厂区环境好,污水处理生化池加盖,加装除臭工艺。用地集约,较传统工艺污水处理厂节省占地30%—40%。同时,该项目比传统工艺减少约30%污泥产生量,全部送往附近污泥集中处置设施资源化处置,处置污泥过程中产生的浓缩液经前期处理后由该厂进一步净化处理,实现泥水共治。

  (二)西安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集中处置项目

  改项目由中节能(西安)生态环保有限公司(为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下属企业)投资5.9亿元建设,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下的BOT模式运营,2020年5月试运行。项目设计日处理污泥1000吨,目前日处理污泥约900吨(以后逐步达到1200吨),约占西安市污泥日产生量45—60%,采用“热水解+厌氧消化+离心脱水+低温干化”工艺。该项目处置污泥主要有3方面资源化利用途径:一是稀释后污泥输送至热水解系统进行污泥无害化处理,产生的污泥浆液进入厌氧消化系统,实现沼气回收;二是经过厌氧消化系统处理后的污泥,经离心脱水系统进行固液分离,实现沼液回收;三是产生的沼渣进入干化系统进一步脱水处理,终端产物用于制作园林绿化土壤修复剂、陶粒等。

  (三)西安湖再生水还河利用项目

  将西安经开草滩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约5万吨/日)注入渭河河滩因挖沙形成的废弃坑塘,形成西安湖(水域面积1500亩)。西安湖水质可达地表类水标准,湖水通过湖中芦苇、荷花、菖蒲等水生植物等生态净化后,排入黄河最大支流渭河,保证渭河和黄河的良好水生态环境。

  三、会议召开情况

  5月14日下午,苏伟主持召开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现场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门,部分地方发展改革委,有关专家学者作交流发言。

  (一)领导致辞

  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梁桂,西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玉苏甫江,分别代表陕西省、西安市到会致辞。

  (二)环资司解读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牛波二级巡视员从文件出台背景、意义、主要政策内容方面,详细解读了《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同时,解读了即将颁布实施的《“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编制思路,提出了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重点任务。

  (三)部门介绍分领域工作

  水利部全国节水办一级巡视员李烽、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司节水处处长袁令、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水务处处长牛璋彬分别就典型地区再生水配置、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介绍相关领域污水资源化利用重点工作思路。

  (四)地方典型发言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来现余、西安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邢欣、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建池、宁波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鲍正操分别介绍本地区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先进经验做法、典型案例等,就我国缺水地区与丰水地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做了各有侧重的交流发言。

  (五)专家报告

  清华大学胡洪营教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龚道孝研究员分别介绍污水资源化利用国内外现状与发展前景、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理念和规划设计等。

  四、会议总结

  会议最后,苏伟对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现场会作总结讲话。

  一是要求提高认识,把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污水资源化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必然选择。我国年总用水量约6000亿立方米,城镇污水年排放量高达750亿立方米,利用潜力巨大,如能充分利用,可有效缓解水资源矛盾问题。污水资源化是减轻水环境污染的有力措施。我国水环境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2021年一季度全国地表水国考断面质量为Ⅳ类或劣于Ⅳ类水体比例仍达17%,劣Ⅴ类水体比例为2.1%。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以用定质,倒逼污水处理提标升级,可以有效降低污染排放强度,改善水环境质量。污水资源化利用是保障水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我国存在水生态空间被严重压缩,湿地、海岸带、湖滨、河滨等空间不断减少,不少地区特别是华北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等水生态损害问题。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可置换常规水源,减少地下水开采量,有利于推动还水于河于湖,恢复湿地、湖滨、海岸带生态,增加地下水入渗补给。污水资源化利用为绿色产业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污水资源化利用促使污水处理厂定位从“治污”向“治污供水双功能”转变,污水处理行业从“静脉”产业升级为“动脉”产业,拓宽膜材料等技术材料装备的市场空间,培育壮大绿色产业。

  各地区要站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的高度、站在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的高度,扎实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

  二是要求狠抓落实,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有效落地

  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地方是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的责任主体。各省(区、市)政府要抓紧组织制定相关规划或实施方案,市县政府要抓紧制定具体计划,明确工作任务。推进“厂网一体化”建设、运行和管理。推动“泥水共治”。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各地区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水环境保护要求,科学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重点流域、缺水地区和水环境敏感地区,应合理推进污水处理提标升级,根据实际需要建设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落实“节水即治污”理念,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各地要抓紧编制出台本地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协同推动节水、治污和资源化利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重要批示精神,切实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迈上新台阶,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联合有关部门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推广污水资源化利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运营模式。二是制定《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国家高新区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科技创新试点等实施方案,形成污水资源化利用“1+N”政策体系。三是落实《指导意见》,在黄河流域地级及以上城市建设污水资源化利用示范城市,规划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实现再生水规模化利用;建设资源能源标杆水厂,开展污水中能量物质回收试点。四是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对污水资源化试点城市、示范项目予以倾斜支持。五是督促相关部门依据分工方案切实落实《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出台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抓紧抓实抓好各项工作,确保《指导意见》落地见效。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