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约用水成效显著
近年来,中国石化不断强化节水管理,开展节水技术攻关,加大节水投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2004年与2000年相比,工业总产值(以1990年不变价计算)增加了31.3%,工业取水总量由16.91亿吨减少到12.8亿吨,下降了26.1%;炼化企业工业水重复利用率由87%提高到94.5%,提高了7.5个百分点;万元产值取水量由112吨下降到61吨,下降了45.5%;炼油专业加工吨原油取水量由1.89 吨下降到1.15吨;加工吨原油排水量由1.78吨下降到0.91吨,水资源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实现了增产减水的目标。
涌现出一批典型的节水减排先进企业。镇海炼化加强源头控制,实施全过程的节水减排措施。优化换热流程和装置间高度热联合,开展凝结水回收,采用串级使用和达标污水适度处理回用。2004年与2001年相比,原油加工量增加了47%,取水量却减少了10.4%,加工吨原油的取水量从0.97 吨下降到2004年的0.53 吨(含发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燕山石化精心管理,积极开展节水减排技术攻关,提高循环冷却水浓缩倍数,大力开展污水回用,取得较好的成效。2000年以来,年均节水873万吨。高桥石化建立激励机制,组织节水劳动竞赛,同时积极开展水平衡测试,炼油部通过水平衡查漏补漏,每天节水5000 吨。取水量由2000年的5548万吨下降到2004年的2751万吨,节水50.4%。
二、主要做法
一是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总部成立节水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部门节水职责。各企业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在用水管理部门设立节水办公室,建立节水工作管理网络。重新修订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暨股份公司《工业水管理制度》,突出节水管理,实现了从重水质管理向水质和水量相结合管理的转变。
二是摸清家底,制定措施。为摸清家底,中石化集团公司组织专家编制了《工业水平衡测试导则》,要求所属企业积极开展工业水平衡测试,通过查漏补漏,取消不合理的用水,做到向管理要节水效益。
三是制定规划,研究方案。制定集团公司“十五”和“十一五”节水规划,并纳入到集团公司总体发展规划中。成立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刘裔安教授为组长,总部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的炼化企业节水减排技术小组,全面检查分析企业节水减排的问题和差距,制订节水减排方案和实施建议,为炼化企业以及油田企业下一步的节水减排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制定措施,推广技术。各企业根据水平衡测试制定落实节约用水措施。如南化公司逐步使用循环冷却水替代直流冷却水,2004年比2000年取水量减少50%。组织落实华北等缺水地区的污水回用项目,在燕山、天津、济南、沧州等企业建设2000多吨/时的污水回用设施。“十五”期间集团公司把节水减排项目纳入“十条龙”技术攻关项目,并在炼化企业推广低温余热利用、汽提净化水回用、外排达标污水回用、空气冷却替代水冷却等技术,在多家炼化企业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五是加强监督,强化考核。对企业用水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在全系统工作会上通报各企业用水状况和问题差距,激发企业开展节水工作的积极性。在每年组织的安全环保检查中安排节水检查,督促企业完善节水管理制度,落实节水措施,加强用水考核,努力完成节水指标。开展节水专项竞赛,采取好中选优的方法,对节水优胜单位进行奖励。推广应用《工业用水节水统计管理系统和网站》。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中石化集团公司认为其节水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一是部分干部职工忧患意识不强,节水意识淡薄。有的企业对节水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把节水工作作为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对节水管理抓得不紧;有的企业节水工作还没有制度化,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与严格的考核手段;还有的企业把用水指标纳入能耗指标进行考核,力度明显不够。二是企业之间发展极不平衡,部分企业工业用水效率较低。万元产值取水量(1990年不变价)集团公司平均61.24 吨/万元,有的企业低于10吨/万元,但尚有26%的企业高于炼化企业平均水平。集团公司规定工业水重复利用率应高于95%,目前炼化企业平均为94.5%,有43%的企业没有做到高于95%的要求。
三、“十一五”节水目标及措施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中石化集团公司在已制定的“十一五”的节水减排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到2010年,万元产值(以1990年不变价计算)取水量达到30吨/万元以下(比2004年下降50%),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以上(比2004年提高3.8个百分点);油田专业吨原油取水量低于4.0吨;炼油专业加工吨原油取水量低于0.6吨,力争达到0.5吨以下;炼油专业加工吨原油排水量低于0.3吨,力争达到0.2吨以下。
为实现上述目标,中石化集团公司提出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领导,全面发动,提高全员节水意识。一是进一步明确节流优先,治污为本,提高用水效率的节水指导思想,并制定相应的节水规划和措施,建立切实有效的节约用水、水污染控制管理体系,完善各项节水规章制度。二是落实组织领导机构。要求各企业建立健全节水管理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建立节水减排的长效机制。三是宣传媒体要跟踪报道节水减排的先进典型企业、先进个人,揭露浪费水资源、节水减排工作不力的企业,表彰先进,督促后进,创造良好的比学赶帮超舆论氛围。
第二,落实制度,分类实施。要求所属企业根据中石化集团公司《工业水管理制度》要求,加强管理,分解落实管理制度提出的指标要求。一是所有企业的工业水重复利用率在今明两年达到95%以上,重点企业达到97%以上。二是循环冷却水浓缩倍数全部达标。三是原水处理系统和化学水制备系统自用水分别控制在10%以下。
第三,落实责任,加强考核。各级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实施有效监督、定量考核。在下达年度生产计划的同时,落实节水措施和污染防治设施的配套能力;把节水减排纳入成本和生产经营考核目标之中进行考核,采取模拟水价考核办法,按照量价分离的方法建立考核体系。继续做好达标工作中的节水专项竞赛工作。
第四,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抓起,建立节水减排长效机制。一是加强建设项目用水“三同时”管理。二是优化供水、用水和排水系统。三是调整结构。加快淘汰规模小、水耗高、排污大的炼油化工装置。
第五,加强节水技术开发,为实现节水目标提供技术支撑。推广“十五”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中的节水减排成果。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颁布的《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努力提高节水技术水平。
第六,加强节水减排措施投入资金的管理。经过初步测算45家炼化企业实施节水减排项目需要资金约17.6亿元,实现年节水量5.68亿吨。从技改技措、年度投资计划和改扩建项目中统筹安排节水减排项目所需资金。按照先大后小、先易后难的原则落实方案,具备条件的要尽快实施,争取两年、确保三年完成。在项目实施中要实事求是、科学客观、节约资金、务求实效。凡是未达到节水减排效果、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不予安排新改扩建项目。同时要按照预期效果严格考核,并对重点项目实施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