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环境与资源 > 水节约与保护

莱钢吨钢新水消耗达国际先进水平

发布时间:2005/09/06
来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
[ 打印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莱钢)所处的鲁中丘陵山区是典型的季节性缺水区,生产和生活用水全部取自地下。为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莱钢把节水工作提到战略高度,在加强领导,狠抓技术进步,创新管理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十年间,吨钢新水消耗不断下降,在1995年达到100万吨钢时吨钢新水消耗为31.51吨,2004年钢产量虽然增加了五倍,但吨钢新水消耗反而降低到3.51吨,约为十年前的十分之一,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保证了莱钢生产能力的发挥,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也为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莱钢在节水理念、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大胆探索和实践,对于提高我国钢铁工业节水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其节水技术值得推广,节水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莱钢抓好节水工作的保证

 

为保证节水工作的顺利开展,莱钢从组织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入手,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切实有效的节水管理机制,同时完善了各项节水规章制度。

 

一是健全组织制度,建立专门领导机构指导节水工作的开展。面对严重的缺水问题,莱钢领导的基本思路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约用水是解决莱钢发展问题的唯一出路,并要求各级领导要将节水工作“抓在手上,放到心上,落实到行动上”。为切实抓好节水工作,莱钢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节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节水办公室,负责节水日常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对节水重大问题进行决策。节水办公室每周对节水情况进行抽检,每月对节水定额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在股份公司晨会上通报抽检和考核情况。

 

二是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逐步提高新水的内部结算价格,增加新水在考核成本中的比重。2001年生产用新水内部结算价格由每吨0.8元提高到1.5元,2002年提高到每吨2元。2003是莱芜地区十年来降水最多的一年,在这样的丰水年份里,莱钢仍将水价由2元提高到5元。内部水价的不断提高极大地调动了各分厂的节水积极性。

 

三是强化用水监督考核制度,建立奖罚分明的用水管理机制。为保证内部水价结算的有效实施,莱钢建立了奖罚分明的用水管理机制。在奖励方面,建立节水专项考核奖励制度,印发《节水专项考核奖励办法》,制定工业废水零排放考核长效激励机制,根据节水的实际价值按比例提取奖励资金,并按季兑现。在惩治浪费方面,由专人负责监督检查,一经发现浪费现象,当场对责任单位下发书面整改指令,限期整改。对未按期完成整改要求的单位,在公司晨会上通报批评,并在经济责任制中扣分。该项措施的实施效果显著,几年来被通报批评的单位逐渐减少,到目前为止,因浪费水而被通报批评的单位已不多见。

 

二、不懈的技术创新是莱钢抓好节水工作的根本

 

节水工作的顺利开展仅依靠管理是不够的,节水得靠“硬功夫”,技术进步才是进一步挖掘节水潜力的根本。莱钢深知技术创新对于抓好节水工作的重要意义,专门设立了节水项目“绿色通道”,对节水项目优先论证,优先下达投资计划,优先组织实施。2002年是莱钢资金最紧张的一年,下达的唯一投资计划就是节水项目。在节水技术应用上,莱钢敢为人先,勇于承担风险,大胆尝试并成功应用了多项重大节水技术和节水措施。在钢铁工业协会向全国冶金企业推广的三项重大关键共性节水技术中,莱钢独占两项。

 

一是积极采用无水工艺。莱钢在除尘技术方面一改过去湿法除尘或干湿结合的除尘技术,通过大量创新研究,解决了温度上限、下限等关键技术问题,最终研制成功了国内第一套高炉煤气全干法除尘设备。该项技术在莱钢的成功应用,使吨铁新水用量降低为2公斤,比湿法除尘节水498公斤。除此之外,还可以节省三分之一的投资和一半的用地面积,而且有利于粉尘利用,避免了水污染。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虽然在投资方面是湿法除尘技术的两倍,但比湿法除尘技术节水60%。莱钢果断引进该项技术,投产后获得成功。莱钢采用的高炉软水闭路循环技术的新水补充量则几乎为零。二是根据工艺特点建设分散的污水处理站,进行污水回用。全厂共有76套水处理设备,满足了设备工艺要求。三是实施循环水系统改造,实现水的串级利用,杜绝直排。如特钢水系统改造前每月用水 58万吨,改造后仅为25万吨。四是推行管网设施优化改造工程,优化管网设施,提高输送效率,减少跑冒滴漏。五是不断完善计量系统。更换和安装计量仪表,在主要耗水点安装超声波流量计。六是配备水管网测漏设备、听音杆、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等配套装置,便于检查水管网的运行情况。七是大力减少非生产用水。对各单位澡堂、厕所进行节水改造,如澡堂合并,采用脚踏式淋浴器,冲厕改为红外线感应器或使用手动延时阀等。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