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强化服务保障,全力以赴抓项目、兴产业、强实体,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今年以来,总投资80亿元的大唐华银株洲2×100万千瓦煤电项目、总投资82.3亿元的炎陵县抽水蓄能项目、总投资119.7亿元的攸县抽水蓄能项目等大项目、好项目顺利开工,单体一次性投资近百亿元项目新开工数量创历史之最。
一、鼓足“闯”的勇气,主动开拓项目来源。一是先行一步谋项目。从重大战略中“找”,紧盯“双碳”战略目标,全力推动双碳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布局储能、新能源电驱动、新能源及工业变流器、电磁和机电等产业。从上级政策中“争”,强化政策对接,在抢抓机遇中“争”项目,作为全省北斗产业布局主体,加快推进北斗产业园建设,签约引进项目11个,涉及卫星制造、卫星运营、北斗应用、园区建设等多个领域。从自身禀赋中“挖”,利用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挖掘自身核心优势产业增长潜力和细分市场空间,旗滨玻璃高性能电子玻璃生产线二期项目、时代华昇高端PI膜二期项目、欧科亿数控刀具产业基地等一批项目纷纷落地。二是精准发力抓招引。出台“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返乡创业”等行动方案,成立株洲“粤港澳大湾区商会联盟”,鼓励和引导株洲籍企业家回乡创业兴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招商,上门拜访,坚定客商对株洲发展的信心。围绕13条新兴优势产业链,策划、开发203个重点招商项目,总投资2863亿元,前三季度引进链上亿元以上项目87个。三一能源装备产业园与区域研发中心项目、三一智慧钢铁城同步落子,前者填补湖南能源装备空白,后者引入大明国际、大汉集团两家行业巨擘,将建成中部最大钢铁供应综合枢纽。三是未雨绸缪广储备。聚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行业专项规划、产业链发展规划、年度建设计划等,建立全市谋划库(五年期)、预备库(三年期)、待建库(一年期)、实施库(当年建设)等“四类库”。对照四类库工作需求,搭建全市项目开发储备系统,项目信息动态更新。目前,储备项目库中储备5000万元以上项目3000余个,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等5大领域,总投资超3万亿元。
二、积蓄“干”的劲头,全力加快项目进度。一是高位推动强统筹。创新成立打造“三个高地”指挥部,由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担任第一指挥长、指挥长,组建“一办七组”,建立周调度、月推进、季讲评工作机制,以超常规举措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建立联点项目机制,市委常委会会议成员联系14个百亿项目,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联系15个重大项目,市领导联系75个重点项目,形成高位推动之势。二是审批改革促落地。严格落实政府投资项目要件立项制,市发改委公开承诺县市区经营性项目提级联审5个工作日内办结,优化项目立项、概算审批流程,做到“一窗受理、一站办理、一网通办”,审批时限由过去的20个工作日缩短到10个工作日。市资规、市住建等部门联手,打破工程建设项目领域过去多部门分散审查、标准不一等项目审批堵点痛点,在全省率先推行联合审图,产业项目施工图审查平均时限缩减至5个工作日内。三是集中攻坚抢进度。接续开展项目建设“三比三看”和“百日攻坚”行动,落实“投资管理五举措”,明确工作目标、月度工作任务、周工作计划和具体节点要求。市“三高”办联合市“两办”督查室对进度滞后项目开展专项督查,压实责任,强力推进。
三、发扬“实”的作风,持续强化服务保障。一是持续优化企业服务。实行“洽谈即服务、签约即供地、拿地即开工、开工即配套、竣工即交证、投产即培育”六即极简审批服务改革,企业“围墙”外的事情政府办,形成产业项目从招商到投产全链条、跨部门、跨层级协调联动服务体系。建立“企业办事不求人”机制,创新推出“制造名城早餐会”,开展“千名干联千企”活动,常态化“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全市共派出2822名干部下沉9894家企业,收集问题2823个,促进问题解决2605个,问题化解率为92.3%;举办政企早餐会16场,面对面摸实情,及时回应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二是持续强化资金保障。充分发挥政策性资金引导撬动作用,争取国省预算内资金8.2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96.72亿元,已签约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项目4个,申报并通过国家审核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106个、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贴息贷款项目44个。举办政银企战略对接会,与13家银行签订“十四五”期间总计9600亿元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先后同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围绕“三高四新”战略、长株潭都市圈、湘赣边区域合作等领域建立重大项目融资储备库,进一步畅通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三是持续强化土地供应。实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各园区超前完成环境影响等事项集中评估评审,企业可从工业项目“标准地”平台寻找合适地块,找地、签协议,办证环节前置,“标准地”出让率达33%。加强土地供应,完成重点项目集体土地征拆1.89万亩,国有土地征收11.4万平方米。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处置存量批而未供土地4969亩,存量闲置土地1.39万亩,处置面积位列全省第一;处置“园区三类地”8048亩,处置进度位列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