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司长刘德春、生态环境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虢清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杨宏毅、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吴翔天、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常昭瑞共同出席发布会,介绍《关于全面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 推动城乡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补短板强弱项的通知》有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刘德春:按照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议程,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绍全面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推动城乡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补短板强弱项有关情况。
3年多来,我国抗疫防疫历程极不平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抗疫,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强大的战略定力,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入总结3年多来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的经验做法,完善相关机制和举措,抓实抓细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建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近日,李强总理对此也提出明确要求。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改善人居环境,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健康,2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文明办、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疾控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 推动城乡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补短板强弱项的通知》。3月1日,8部门联合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对各项工作作出明确部署。
一要强化能力建设。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处置能力建设,切实提高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能力;抓好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学校等重点机构和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大型场所人员的健康监测设施和能力建设,抓紧补齐重点环节防控设施短板;加强医疗物资资源统筹调配能力建设,切实解决好基层一线能力、药品、设备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完善街道社区、乡村以及机场、车站、地铁、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卫生设施,提升环境卫生整治能力;强化基层爱国卫生工作网络建设,提高基层公共卫生工作能力水平。加强污水收集处理、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医废危废处置能力建设。
二要注重统筹推进。坚持平急统筹,抓好常态化分级分层分流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强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基地、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建设,提升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水平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坚持城乡统筹,持续抓好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和建筑工地、农贸市场、小餐饮店等重点场所环境卫生治理,常态化开展清脏治乱大扫除,努力提升薄弱环节环境卫生面貌;积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巩固农村厕所革命成果,深入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持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三要动员全民参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城市健康公约、居民社区公约、村规民约,推广周末大扫除、卫生清洁日活动。推进爱国卫生运动进机关、进单位、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全面开展居家环境、社区环境整治,形成人人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科普文明健康知识,加强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树牢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慎终如始做好家庭和个人防护,提升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深化绿色环保主题宣传,大力实施全面节约战略,不断增强全民节约意识。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抓紧把城乡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短板弱项补齐建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