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记者:去年以来,我国在投资领域整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特点?而在细分领域包括基础设施领域、制造业领域、社会领域等等,又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罗国三:2022年,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加快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积极做好扩大有效投资各项工作,着力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促进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较2021年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去年投资实现5.1%的增长,实属来之不易,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的情况下,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两端持续发力,分别增长9.4%和9.1%,整体投资在实现稳定增长的同时,投资结构正在进行深度调整。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再创年内新高。扩大有效投资政策效能在基础设施领域逐步释放,推动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加快开工建设,促进基础设施投资克服疫情等不利影响,持续企稳回升。2022年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4%,较1—11月提高0.5个百分点,较2021年提高9个百分点,实现增速连续8个月回升,再创年内新高,为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短期来看,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对扩大国内需求,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具有重要作用;长期来看,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为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随着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调整,2022年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速,同比增长9.1%,快于全部投资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引领作用较强、带动制造业投资效果显著,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2.2%,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27.6%,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7.2%。制造业投资的快速增长,体现出投资结构正在持续优化调整,能够促进制造业产业不断深化升级,对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社会民生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各有关方面精准扩大有效投资,着力补齐社会民生领域发展短板。2022年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0.9%,其中卫生投资增长27.3%,教育投资增长5.4%。社会民生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带动社会民生领域项目建设,能够有效改善民生福祉,推动解决一些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满足感、安全感。
四是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显著增长。各有关方面大力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等落地实施,依托国家和地方层面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推动实施了一大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带动新开工项目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22年全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比上年增长20.2%。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完成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的拟建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同比增长24.7%,较上半年提高13.9个百分点,下半年拟建项目平均投资规模也较上半年增长31.3%。从这些指标看,今年及以后的投资增长还存在较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