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批复同意了在一些省份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为何要在这些省份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这些节点未来将发挥哪些作用?
为此,我国布局了8大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在可再生资源丰富和气候、地质等条件适宜的区域,建设数据中心集群,实现数据中心绿色、集约、高效发展。通过国家枢纽节点的建设,进一步统筹规划数据中心建设布局,引导大规模数据中心适度集聚,形成数据中心集群。在集群内部,调整优化网络结构,加强水、电、能耗指标等方面的配套保障。在集群和集群之间,建立高速数据中心直联网络,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支撑大规模算力调度,构建形成以数据流为导向的新型算力网络格局。
近日,我委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已批复同意在内蒙古、贵州、甘肃和宁夏等4个节点启动建设国家枢纽节点,同时正联合有关部门深入论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4个节点的建设方案。关于这两批8个节点的布局建设,定位不同,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这4个节点要打造面向全国的非实时性算力保障基地。定位于不断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夯实网络等基础保障,积极承接全国范围的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4个节点要服务于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需要。定位于进一步统筹好城市内部和周边区域的数据中心布局,实现大规模算力部署与土地、用能、水、电等资源的协调可持续,优化数据中心供给结构,扩展算力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