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发改政研 > 社会关切回应

专题发布会 | 介绍“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1+N”规划政策体系有关情况(之六)

2021/11/06 政研室

红星新闻记者:

嘉陵江、乌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就嘉陵江、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制定出台实施方案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王善成:

长江流域是由干流和众多支流共同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在生态环境治理上,干支流协同发力、全流域整体推进是长江共抓大保护的必然要求。这次专门出台实施方案的嘉陵江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水量第二的支流,乌江是长江上游右岸最大的支流,两条江都是流经多个省级行政区的跨区域河流和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在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制定出台两个实施方案,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进嘉陵江、乌江流域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有效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

两个实施方案主要立足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紧盯突出问题。方案编制过程中,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专业机构认真梳理了嘉陵江和乌江流域存在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分析了相关地方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嘉陵江干流水质总体较好,近年来保持稳定达标,但流域内尾矿库、废弃矿井涌水等采矿次生环境问题风险较大,城乡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农田面源污染、畜禽粪污、水产养殖废水治理难度大,流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干流全江渠化对水生生态影响明显。乌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磷矿石和磷化工基地,总磷污染问题突出,“三磷”污染治理仍存有短板,同时,城镇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不健全,污水直排溢流、黑臭水体反弹等问题时有发生,农业面源污染与水土流失交织叠加,部分岸线生态敏感区遭到侵占,矿山生态修复历史欠账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较为薄弱。对这些问题,我们在编制方案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重点任务。二是坚持系统治理。两个实施方案都充分考虑了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提出的重点任务中既有解决共性问题的,也有针对个性问题的。围绕推动流域水质持续改善这一中心任务,两个方案都提出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尾矿库污染治理以及入河排污口整治等方面的任务,嘉陵江流域专门布置了废弃矿井涌水治理有关任务,乌江流域针对总磷污染突出问题,对“三磷”污染治理作了重点安排。围绕水生态保护修复,两个方案都对小水电清理整改、湿地保护、水生生物保护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嘉陵江、乌江流域原则上不再新建小水电。在机制建设方面,两个方案都注重加强联防联控、协同治理机制建设,推动提升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三是力求科学可行。两个实施方案在对照“十四五”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流域实际,提出了到2025年的主要工作目标。通过扎实推进两个方案的实施,嘉陵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将稳定保持优良水质,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都将显著提升;乌江干流和重点支流水质将稳定保持Ⅲ类以上,以水生态保护为核心的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要素统筹推进格局将基本形成。我们相信,两个方案将积极助推嘉陵江、乌江流域打造成为长江支流高水平治理的样板,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