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最大限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避免来回跑、反复跑,切实做到办事企业和群众“最多跑一次”,安徽合肥市包河区政府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工作,基本实现“一个窗口”流转服务模式。
精简环节,助力项目“早开工”
推行“一窗受理、一网办理”模式,深化“不见面审批”标准化建设,全区涉及工程建设的25项审批已基本实现“一次也不跑”。全面运用“告知承诺制”“容缺审批”等机制,办理施工许可采用“容缺”或“分阶段”方式,破解了原来“材料不齐不能受理”的办理困境,有效避免申请人因资料准备不充分而往返跑的情况。取消施工许可办理现场勘验环节,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纳入“事中事后”监管,大幅提高办理施工许可便捷度。
精益求精,再造流程减时限
通过压减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将全流程审批事项由61个精简为52个,此外,根据资金来源、项目类型,将工程建设项目划分为“政府投资房建类、带方案出让用地社会投资类”等9种类型,梳理各类型项目审批流程图,压缩“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小型仓储)项目”办理时限,实现企业从土地摘牌到获取施工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项目立项(备案或核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各项审批事项24小时内完成。
提前服务,助推消防审验通过率
印发《关于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验提前技术服务的通知》,将消防审验工作纳入提前服务办理事项,为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审批单位从“坐等审批”变“靠前服务”,把问题和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进一步提高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审批效率和一次性通过率。同时,不断规范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的档案管理工作,及时收集、整理资料,确保档案卷宗材料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截至目前,全区31个项目实现“申请即拿证”。
多措并举,提高服务增质效
实行审批事项集中入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选派精干人员充实窗口工作力量。完善窗口服务机制,办事窗口推行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对于省市重点项目,安排专人对接服务、上门辅导,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同时,充分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完善宣传工作机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宣传格局,强化正面典型示范引领,深入宣传包河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进展成效及先进经验,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的感知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