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1日下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为”)竞得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洛龙街道约20亩新型工业用地。标志着又一世界500强企业项目落地呈贡,打开了昆明数字经济新篇章。
华为之所以成功落地呈贡,与呈贡区委、区政府的努力分不开。自2021年以来,华为团队多次赴呈贡考察调研,呈贡区委、区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带队拜访华为杭州总部、考察华为坂田基地。期间,呈贡区相关部门也与华为保持密切对接,为华为落地铺路。
呈贡位于“高原明珠”——滇池东岸,隶属春城昆明,为昆明市五个主城区之一。有人说,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近年来,在优质自然环境基础上,呈贡区积极打造“阳光、水和空气充足”的营商环境。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区以云南省推行的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为抓手,打造“环节最简、效率最高、服务最优、成本最低”的“整得呈”营商环境服务品牌,争当营商环境“排头兵”,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华为落地呈贡,只是呈贡区营商环境日趋向好的呈现。
一、干部“走出去”,助企解难题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呈贡区委、区政府真抓实干,一抓到底,只为提升营商环境这一核心竞争力。
“有什么困难你尽管说,我们一道想办法解决。”2022年7月14日下午,呈贡区斗南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龙江来到辖区普洱茶王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茶王公司”),了解辖区这一重点企业发展情况和困难。
今年以来,在呈贡区委组织部牵头下,全区精选418名科级干部挂钩联系448家重点企业,了解企业困难、问题和需求,共同研究解决办法。
要做好企业“娘家人”,就得压实责任,不能让挂钩联系走过场。呈贡区明确要求干部要履行好全面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积极开展惠企政策宣传、会商办理企业反馈的问题困难等5项重点服务内容,当好“调研员”“宣传员”“办事员”。
当好“调研员”“宣传员”“办事员”,自己得有“两把刷子”。呈贡区举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培训班,让发改、住建、商投、税务等职能部门现身说法,就区域工业企业发展现状、行政审批制度、防范化解企业风险等内容开展专题培训,提升干部服务企业能力。
经细致了解,疫情发生以来,外销渠道打不开、区域知名度提升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茶王公司。“我们为企业做好政策宣传和问题解答,还通过举办辖区文化活动,扩大企业在辖区的知晓率和销售量,盘活本土资源,促进企业增产增收。”龙江说。
融资难、开工慢、销路窄、成本高……企业问题纷繁复杂盼解决;沉企业、讲政策、搭平台、现场办……在呈贡区,联企干部帮企纾困实打实,解决企业急、难问题。
观念提升,行动加速。截至目前,呈贡区通过干部挂钩联系重点企业措施,收集企业反映问题需求和意见建议417条,为各类经营主体减免税费9.06亿元,兑现企业奖补资金1.01亿元。
二、窗口“练内功”,提升服务效能
干部“走出去”,一线助企纾困;窗口“练内功”,提升服务效能。
在2018年提出企业开办3个工作日办结基础上,2021年底,呈贡区推出企业开办“110标准”惠民政策,即1个环节审批、1天内办结、“零成本”开业。
“政策实行下来效率更高。”呈贡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服务科科长毛启勇说,“市民想要开办企业,不用专门跑到政务服务大厅,只要在家登录云南市场监管网上办事大厅,点击开办企业‘一窗通’提交材料,一般企业1个小时内即可登记完成。”
服务提升不止于此。为让新开办企业享受更优质服务,“企业开办的公章刻制免单,还能免费领创业礼盒。”毛启勇接着说。
这天上午,在呈贡区政务服务中心A区企业开办窗口,几名市民在线上登记完成后,正在自助打印机上打印营业执照。“没想到那么快,嗖嗖地!”一名市民形象地说。
服务企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此前“店小二”“妈妈式”服务基础上,2022年3月起,呈贡区服务企业再升级,推出“呈妈妈”“一企一策”服务包。
怎么理解?呈贡区投资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包艺介绍,凡属于省、市、区重点项目来呈贡区投资的企业,从项目立项到办完施工许可的程序和要件清单,该中心可提供所需办理事项的要件清单,还会引导企业用足用好相关政策,并会从用地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方面“点对点”解决企业困难。
华为能成功落地呈贡,“呈妈妈”“一企一策”服务包发挥的作用不小。
“拿华为在呈贡区注册公司为例,因要注册的企业与其他企业名称冲突,这让华为线上注册企业名称受阻。怎么办?我们赶紧和市场监管部门联系,市场监管部门为华为进行了线下名称审核。”包艺说。
还有,“华为体量大,线上办理营业执照时,涉及让企业高管办理U盾等步骤,相比线下更繁琐。我们和市场监管部门对接后,市场监管部门同意营业执照线下办理。”包艺说,目前他们已为华为提供了要件清单,华为正在进行流程审核。
据悉,今年以来,“呈妈妈”已主动跟进联系82个项目企业134次,为6个项目及企业提供代办帮办服务10次。
三、“拿地快开工”,项目快落地
今天的产业项目,就是明天的经济实力。产业项目能否真落地、投资是否真到位,背后是营商环境。为此,呈贡区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加速项目落地进程。
众所周知,项目开工讲究时间效率。如果某一地方把某一项目引进来,项目急着开工,可办施工许可证就要花好几个月。如果你是项目投资方,会不会觉得耽误时间?
呈贡区行政审批局行政审批二科科长苏路明对此感触不少。“此前项目建设要施工,各种审批程序多,等拿到施工许可证,往往几个月已过去。但项目基坑工程施工受季节等因素影响大,如果错过最佳开工期,会影响项目工期。”他说。
2022年6月,呈贡区出台建设项目“拿地快开工”方案,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方案明确,凡呈贡区实际管辖范围内符合规划的新建建筑工程,建设单位在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图审查合格证书期间,可利用等待时间与正式办理施工许可之间的间隙,办理基坑工程临时施工意见,以便先行开展工程前期工作。
有了“拿地快开工”政策,项目的建设周期压缩。“经测算,取得‘拿地快开工’临时施工意见的项目可提前约3个月开工。”苏路明说,目前全区已有4个项目办理5个“拿地快开工”临时施工意见。
位于呈贡区雨花东南片区呈贡信息产业园内的昆明农业信息科技园建设项目是已办理“拿地快开工”的项目之一。该项目是云南省2021年“四个一百”重点建设项目及云南省农业新基建项目。根据规划,未来这里将建成昆明市农业大数据储存处理中心、智慧农业科创中心、昆明农业经济总部中心。
这无疑是呈贡区的大项目,相关单位靠前服务,及时排忧解难。当得知项目方尚未取得施工许可证,但希望提早开工的诉求后,呈贡区行政审批局向项目方介绍了“拿地快开工”政策。项目方考虑后,于今年7月5日提出申请,希望进行土方开挖、基坑支护的前期工程。
经相关单位联合预审,项目符合“拿地快开工”申请条件。两三个工作日后,呈贡区行政审批局出具了同意项目进行土方开挖、基坑支护的临时施工意见,帮项目纾困,间接助力了呈贡区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四、虽已深秋,呈贡热度不减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21年11月,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市场主体直接评价营商环境制度(试行)的通知》,规定市场主体遇到困难和问题,可随时在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投诉举报。截至目前,呈贡区接到投诉举报近100件,100%解决。
投诉举报外,呈贡区制定《营商环境观察员聘任管理工作制度》,聘任监督员30名,续聘营商环境观察员20名,通过监督员、观察员工作,主动发现营商环境建设中存在的“堵点难点痛点”,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呈贡区咬定青山不放松。2022年上半年,昆明市对全市营商环境进行进位争先考评,呈贡区在全市19个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排名第五,成绩不俗。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好的营商环境是一张靓丽名片,更是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2022年1—9月,呈贡区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35.35亿元,完成全年142.78亿元的94.8%;实际利用外资5520.75万美元,完成全年4981万美元的110.84%,产业项目到位资金占比36.99%;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10个,完成全年11个目标任务的90.91%;新引进世界500强3户,已超额完成全年2户的目标任务。
另外,截至2022年10月底,呈贡区实有各类市场主体53205户,同比增长16.65%。
虽已深秋,但滇池之畔的呈贡依然热度不减,呈贡区委、区政府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服务产业发展、促进项目投资、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主要内容,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服务理念,采取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切实提升工作质效,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呈贡区政府相关领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