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强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简政放权,大幅减少行政审批等事项,推行政务服务网络化、标准化、便利化,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凤凰栖梧桐,不落无宝地。招商引资常年交出漂亮的“成绩单”,是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市场准入便利化、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结出的“硕果”。
2018年,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并将此改革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今年以来,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进一步健全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件事一次办”“跨区域通办”等服务,压缩全类型项目审批时限,持续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助力企业实现投资建设“零障碍”。目前,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政府服务大厅共进驻部门27个,进驻政务服务事项564项。
“从提交材料到审核领取车辆通行许可证,一天就能办好,这可太方便了。”这是新疆川宁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储运部经理纳斯尔江·吐拉克年初办理企业物流运输车辆手续时最大的感触。
纳斯尔江·吐拉克说,企业位于工业园区,以往办理工程建设审批等手续,需要前往位于四平路的政务服务中心,现在可以就近办理。
除了企业的事务能就近办,员工的个人事务也能就近办。纳斯尔江·吐拉克说,有员工想落户乌鲁木齐或者办理市内户籍迁移,以前需要去政务服务中心或指定派出所办理,现在辖区所有的派出所都能办理,工业园区派出所和公司相距仅500米,走路就能到。
从填一张表,到办一个证;从联通一项数据,到新增一类服务功能;从增加一个办事点位,到服务延伸到基层……在纳斯尔江·吐拉克看来,政府是真正了解企业的真实诉求,并且去查找工作盲点,不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工作落实落细。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还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全心全意落实“妈妈式”服务,着力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市场支撑、共同推进的企业全方位服务体系,把该减的减到位、该免的免到位、该帮的帮到位,努力营造优质投资兴业环境。
天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兽用生物制品的企业,农业部门、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等都会对企业进行监管,公司要反复接受检查。
“以往一个月至少有七八次检查,每次都要有专人负责对接,还要形成文字性汇报材料,确实占用人力、精力。”该公司质量管理部经理鲁立柱说,企业在一次沟通中说起此事,没想到园区管理办公室牵头,成立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的综合指导小组,现在一个月只有一到两次综合检查,全面提升了企业经营生产便利度。
天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勤务员”是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企业服务科负责人。该负责人说,目前园区有283家企业,园区工作人员对企业实行包联制,将服务主动送上门,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为解决企业反映的检查过多问题,园区管理办公室和高新区工信局、应急管理局等多部门形成联动,相关检查一次性完成,避免过多打扰企业,同时完成相关检查、指导。
营商环境优化同样离不开金融服务支持。今年,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成立了2亿元的创业社区引导基金,通过政府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发挥金融对产业发展、就业保障的支撑功能和助推作用。
新疆天成鲁源电气工程有限公司是创业社区引导基金的受益企业之一。该公司总经理马智说:“今年,将划拨给我们1500万元的支持资金,公司将把创业引导基金用于电力技术服务创新,主要用于疆内高铁车站、机场等地智能化新能源充电桩和城市基于互联网的低速电动车充电柜等项目建设,这对于公司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有很大帮助。”
自乌鲁木齐市实施创业社区建设三年行动以来,高新区(新市区)已投放贷款5.8亿元,主要为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服务。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委办财经科相关负责人说,作为新疆金融创新示范区实验基地,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在金融服务人才创业和企业发展方面有很多创新。除了2亿元的普惠型金融创业社区引导基金外,还联合14家银行和金融企业,搭建了“政银企担保”平台,让银行和企业能精准对接。同时,利用产业发展的优势,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关注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让金融服务和实体经济结合起来,更好推进经济发展。
办事是否简便、流程是否透明、准入门槛高不高、改革成效好不好,市场主体的感知最敏锐、最真实。一次高效便捷的流程,一次公平公正的办事,一次优质到位的服务,一次有力度的帮助……对企业来说,真切感受胜过千言万语,也让他们对今后的发展更有信心和底气。
揣着“软环境”这张王牌,在创新驱动的支撑下,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对市场主体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亲和力和吸纳力,像一片肥料充足雨水丰沛的土壤,只等嫩芽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