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青海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全市能力建设推进会精神,努力打造“市场主体满意、人民群众满意”的一流营商环境,西宁市全面对照《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报告2021》最佳实践和上海、武汉、银川等市先进经验,深入结合实际,制定出台《西宁市创建“双满意”品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围绕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细化分解47条具体措施,形成优化营商环境3.0版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市营商环境建设政策体系。
全面提质增效,开展打造优质高效政务环境专项行动
提升政务服务指标便利度,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实现政务服务网办能力达到95%以上,创新推动更多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深化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全城通办”、“跨省通办”;提升登记财产指标便利度,推行财产登记“一窗通办”,个人和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时限分别压缩至2.5个和4个工作日;提升纳税指标便利度,推行企业所有办税缴费事项网上办,将新办纳税人办理时长缩短90%以上,纳税人全年纳税时间压缩至98小时以内;提升招标投标指标便利度,改进投标担保方式,推广电子保函替代现金保证金,实现电子保函全流程电子化办理;提升政府采购指标便利度,开展采购意向公开试点工作,在采购活动开始30日前公开采购意向,方便供应商提前了解采购信息。
全面深化改革,开展打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专项行动
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将企业开办全流程纳入省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办理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提升获得电力、用水用气指标便利度,将用电用水用气报装时限压缩至30个、8个、10个工作日内;提升办理建筑许可指标便利度,实施联合审图、联合测绘、联合验收;提升获得信贷指标便利度,健全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政府性融资担保费率降至1.5%以下,企业获得信贷时间压减至13个工作日以内;提升跨境贸易指标便利度,大力推行“提前申报”,优化进口“两步申报”通关模式,完善“两段准入”。
依法履职尽责,开展打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专项行动
提升市场监管指标便利度,进一步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提升执行合同指标便利度,推进随机自动分案系统与繁简分流、审判团队改革、审判专业化建设有机融合;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指标便利度,建立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加快在专利等领域实行惩罚性赔偿制度;提升劳动力市场监管指标便利度,打造网上就业超市,破解影响就业不合理限制;提升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便利度,探索在保护股东知情权、利益分配权、优先购买权等股东代表诉讼案件中推行诉前调解,缩短审结时间;提升办理破产指标便利度,推动破产案件全流程在线办理。
筑巢引凤并举,开展打造亲民安商人文环境专项行动
提升包容普惠创新指标便利度,建立以授权为基础、市场化运营为中心的科研设备开放共享机制;采取多元化人才引进方式,组织企事业单位赴高校和人才集中的城市进行对接洽谈;深入推进产业链“链长制”,调动“政、产、学、研、资”要素,促进科研与生产、投资与发展紧密结合,推动以商招商、专业招商、对口招商;建立市、县、乡镇、社区四级“养老顾问”体系,免费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政策咨询、量身定做养老方案;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覆盖,采用“名校+新校”“强校+弱校”“城区学校+农村学校”“中小学+高校”等模式,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资源差距;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构建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完善污染精细管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