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发改法规 > 地方信息

南昌优化营商环境 让企业更便利 让群众更满意

发布时间:2022/03/25
来源:南昌新闻网
[ 打印 ]

  一、足不出户就可开办企业、注销企业 

  在企业开办、企业简易注销等方面,南昌市推进全程无纸化登记。曾经,开办一家企业需要分别前往多个部门办事大厅,且各部门网络并不互通,需登录各部门局域网分别申报业务,重复提交相同的办事材料,申报材料繁琐,办事大厅排队耗时长。办理企业注销业务还需先备案再注销,流程繁琐。 

  如今,通过整合各类企业开办、企业注销事项和网上服务资源,打造了一套标准化表格,申请人只需要登录一个平台、填报一次信息,并通过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与公安部人口数据库联网,实现“线上线下实名认证全覆盖”。同时,融合“一网通办”平台的实名认证与税务系统的信息采集认证,做到认证信息共享、互认,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复用”,企业自然人股东经实名认证后可直接对申请材料进行电子签名,法人股东可直接通过微信、支付宝“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下载电子营业执照,并通过扫描电子营业执照对申报材料进行电子签章,免于前往办事大厅,实现“一次不跑”,足不出户就可开办企业、注销企业。 

  二、全程帮办、代办提效率,让企业更省心 

  以服务企业“一对一”、业务办理“零差错”、企业开办“零跑腿”为目标,南昌市创新服务模式,在政务大厅设置企业开办全程帮办专区,为企业提供全程帮办服务。 

  帮办专员一对一指导帮助企业完成信息填报,针对各类申请事项提供办事表格、标准化模板及详细的填写说明,并提供自助打印、扫描服务,全程跟踪企业办理流程,帮助对接公安、税务、社保、公积金等部门,确保及时将企业开办相关信息反馈至相关部门,为企业开办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设置问题收集簿,收集申请人在企业开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常见问题编制难点清单,定期进行解答并更新,确保企业开办全过程“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南昌市推行市场主体注册登记“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以前,外省、外市的人员来昌投资设立一家企业、办理各类市场主体注册登记业务要来南昌。有的人对申报材料及流程不了解,甚至需要来回跑,自行准备申请材料,耗时又耗力,往返及住宿成本也不低。 

  为进一步方便企业,南昌市通过整合各类市场主体注册登记事项,申请人只需要登录一个平台、填报一次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电子材料,无需企业另行准备纸质材料,免去了因对流程、材料不熟悉而导致来回审核,企业可直接登录“江西省企业登记网络服务平台”,通过全程无纸化网办、“网上申报+免费寄递”的办理模式,实现全流程零费用、不见面办理。 

  三、“一照含证”让企业办事更简单 

  “办成一件事”出发,南昌市2021年印发了《南昌市深化“一照含证”改革工作方案》,梳理第一批事项清单,积极建设“一照含证”南昌分厅,通过统一证照申办、集中并联审批、统一加载证照信息,向申请人发放一张同时加载相关许可(含登记备案信息)的营业执照,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实现准入、准营“一件事情、一次办好”。 

  以照含证,让部门“少证照”。营业执照核准后,先行发放加载许可证二维码信息的“以照含证”营业执照,申请人可以通过快递或现场方式领取。原则上不另行制发纸质许可证书,实现一企一照、一照即可、全部涵盖,改变将营业执照和其他许可证分开单独发放的做法,大幅减少纸质证照发放数量。 

  集约办理,让企业“少等待”。企业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基础信息一次提交、申办证照“一次不跑”或“最多跑一次”,改变以往企业先办照、再办证“多次跑”“往返跑”的情况以及“逐一申报、串联审批”的做法,各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和标准进行并联审批,真正做到证照“联审联办”,大幅减少企业办事时间。 

  信息支撑,让群众“少跑腿”。建设“一照含证”信息化系统,形成开放性平台,与“赣服通”对接,将企业登记网络服务平台和食品经营许可管理系统、国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相关许可办理平台互联互通。系统可自动将企业申办信息分发至内部审批部门,及时跟进各项证照审批进度,促进审批信息即时共享,同时统一归集企业所有许可、监管、信用等信息,既可形成二维码、打印营业执照,也可让相关部门、公众通过扫码、“赣服通”等渠道登录,对企业证照信息进行查询和验证。 

  综合执法,让监管“高效能”。通过“一照含证”改革,能够加快推进市场监管领域跨部门、跨地区综合监管,加强相关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实现一次监管同时覆盖市场监管部门所有相关监管事项,避免多头监管、重复监管。通过“一照含证”改革,加快构建“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做到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通过“一照含证”改革,能够进一步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现公正监管、高效监管、科学监管、分类监管。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