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发改法规 > 地方信息

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基本实现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

发布时间:2022/01/14
来源: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 打印 ]

  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为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以来,已组织421起远程异地评标,基本实现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

  深入推进智慧交易系统建设

  交易中心积极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协助指导县(市)区完成远程异地标室建设,以易采虹远程异地评标系统为支撑,突破传统“面对面”的交易模式,促进跨平台、跨区域优质专家资源共用共享,有效推动交易平台融入长三角城市一体化发展。

  他们研发云上开标大厅,突破开标地域限制,使开标不见面,交易效率却明显提高。系统流程控制,促使开标活动统一、规范,环节简明严谨。

  交易中心深入推进智慧交易系统建设,借助智慧交易系统对投标人的资质和响应情况进行基础性审查,辅助专家评标,切实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效率。

  开发智慧见证系统,依托OCR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实现招标文件需求清单自动标记、自动分析,有效规范进场交易数据。

  在交易中心构建的合肥市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服务平台(信易贷电子保函平台)上,投标人可通过电子保函平台,网上申请、在线支付担保费用、线上生成电子保函,便捷参与招投标活动。

  截至2021年11月28日,交易中心累计开立电子保函67382笔,担保金额达137.68亿元。

  加强服务业标准化建设

  交易中心以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创建为引领,以制度约束为手段,加速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持续完善平台服务标准体系,以标准体系建立为目标,指导业务工作、简化交易环节、优化服务流程。

  省级地方标准《公共资源交易电子见证服务规范》(DB34/T 3961-2021)的发布实施,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为安徽省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开展电子见证工作提供了标准参考,有效促进了公共资源交易见证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交易中心引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把“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资源”四个模块导入工作,并结合当前平台服务现状开展诊断工作,识别优势与不足,不断改进、提升平台服务质效。

  在即将过去的2021年中,交易中心以常态化培训助推服务升级,组织培训70余次,培训内容涵盖现场管理、见证服务、电子保函、信息化等方面,有效提升全体干部标准化服务水平。

  加强管理  规范交易 

  交易中心陆续出台《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评标现场管理规定(试行)》、《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场交易项目见证服务规定》、《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场交易项目登记服务规定》等多项制度规定,规范场地安排,严格区域管理,切实维护进场交易项目交易数据的真实性、交易现场的规范性、交易行为的合法性。

  开发代理机构名录系统,录入代理机构名称、办公地址、联系电话、专业特长、从业人员等信息,方便项目单位根据登记信息自主择优选代理机构。同时,将录入交易中心名录系统的从业人员信息与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门禁系统关联,通过身份验证后即可进入对应的评标区,有效降低交易风险,改善交易质效。

  调整专家抽取措施和抽取时间,在电子服务系统增加备选专业必填限制,实现当日项目当日抽取,有效提升专家抽取效率,防止专家信息泄露。

  对于部分重大敏感项目,鼓励招标人或其委托的代理机构抽取市外其他地区的专家,同时对于月度评标3-4次的“常委专家”进行回避,有效规避专家被围猎的风险,防止专家被提前锁定。

  据了解,2021年以来,交易中心的交易平台完成项目12593个,完成项目标段16076个,预算(估算、挂牌底价)金额累计3153.12亿元,中标金额累计2778.90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加6.46%。

  截至2021年11月18日,全平台交易金额达到3149.89亿元(含省级产权、省级耕地指标流转、省级医药、徽采商城成交金额),交易规模稳中有升。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