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发改法规 > 地方信息

武汉出台市场监管优化营商环境“23条”

发布时间:2021/10/25
来源:长江日报
[ 打印 ]

  便利市场主体准入准营,武汉市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事联办”“全城通办。武汉市出台市场监管优化营商环境23条,为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出实招、送实惠、求实效。

  具体举措包括便利市场主体准入准营、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活力、培育市场主体质量发展动能、厚植市场主体诚信经营沃土、平等保护市场主体权益五大方面23条。

  企业开办一事联办”“全城通办,企业变更登记1日办结

  23条要求,全市推行企业开办一事联办”“全城通办。在企业开办环节,设立登记、公章刻制、涉税业务、社保登记、公积金登记等事项一网办理、一表申请、一窗发件,实现一事联办;在全市全面推行跨区可办,实现企业开办全城通办。同时,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办照、领章、申领发票、首次参保登记等事项可自选式分时分次办理。

  在登记管理方面,全市将优化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机制,推行住所申报承诺制、住所与经营场所相分离改革,进一步释放住所场地资源;进一步完善一照多址登记管理办法,简化企业设立分支机构登记手续。

  同时,为新开办企业同步免费发放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免费刻制公章,免费发放税务Ukey,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

  为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23条要求,积极推进全市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纳入清单管理,落实审批改备案、审批改告知承诺等举措,探索一证准营、一照通行。

  在企业变更、注销方面,开辟企业网上注销专区,实行企业注销一网办理,简易注销登记公告时间压缩为20天。实现企业变更登记1日办结。

  加强电商领域知识产权执法,探索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

  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是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23条要求,加强对新业态、新模式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电商领域知识产权执法,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活力。

  全市将支持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一批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和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加快基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建设,打通知识产权保护的最后一公里

  23条要求,要充分发挥中国(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武汉(汽车及零部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服务功能,为武汉市重点领域、优势产业提供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高质量知识产权服务。

  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上,全市将支持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一批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和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

  在探索知识产权金融产品方面,23条要求,武汉市将重点推进知识产权运营引导基金联合社会资本设立子基金,引导社会资本以股权投资方式培育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在努力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规模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

  对新经济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涉企首次轻微违法不罚

  23条要求,市场监管部门对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各类市场主体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用好涉企行政处罚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三张清单,对企业首次轻微违法并及时纠正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使用首违不罚制度。

  为减少对企业经营干扰,进一步深化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将更多事项和部门纳入联合抽查范围,实现对同一对象综合查一次;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机制,对不同级别市场主体实行差别化监管,除举报投诉外,对3年内新登记、信用等级高、风险低的市场主体,年度检查比例不高于1%。

  同时,加强涉企价费行为监管,重点规范对具有法定职责、承担行政部门委托或授权职能、与政府部门尚未脱钩的中介组织收费行为。

  壮大武汉品牌,培育武汉名品10个以上

  持续推进质量强市,23条要求,建立国家、省、市、区质量奖培育梯队,培育武汉名品10个以上。

  推进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湖北)武汉园区建设,全面开展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等一站式质量服务试点。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在全市200家中小企业开展质量提升工程。

  聚焦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制定一批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指导培育一批团体标准。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