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一个排号、到一个窗口、交一套材料、采一次信息,1个工作日内一个公司就‘诞生’了!”明远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天鑫在谈及企业在贵阳开办流程时,深有感触地说。
自2018年贵阳市全面实现企业注册登记、刻章、银行开户、社保登记、发票申领等多部门审批全流程“一网通办”以来,今年8月,贵阳又在全市范围内设置了企业开办“一窗通办”集成服务专窗,大幅提高了办事效率,有效满足了申请人线下办理需求。
在贵阳,从企业登记到发票发售,“一趟不跑”“只跑一趟”“一次办成”等贯穿全程,不断提升市场主体办事创业便利度和政务服务效率。
“企业没有事,政府不插手;企业有好事,政府不伸手;企业有难事,政府不放手。”近年来,贵阳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突破,在优化营商环境、政务环境、公共服务环境等方面下足功夫,做到“有事马上到、无事不打扰”,积极塑造“贵人服务”品牌,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持续升温。
截至今年6月底,贵阳市商事主体已达81.48万家。今年上半年,贵阳市新增企业数量达16.66万户,新增数量是去年同期的3倍,平均每天登记的企业达900余家。
“商事主体充盈的活力和韧性背后,离不开政府、市场、企业共生共融的良好生态。”贵阳市政务服务中心业务处处长刘峰介绍,贵阳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倡导“有事服务、无事不扰”“服务前移、贴身周到”理念,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用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工业工程资深总工程师罗显任的话来说,“就是没事不来烦你,遇到困难一定跑出来帮助,出台的政策也很有弹性,助推企业发展。”
“从吉利汽车项目落地开始,相关部门一直主动跟进,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受疫情影响,企业上游部分零部件供应商出现供货不及时的情况,省、市、区相关部门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工信部支持,保障零部件正常供应,让公司产销稳步增长。”罗显任说。
为帮助企业减轻运营成本、促进达产增产,贵阳市还着力打好“政策牌”,让惠企政策“滴灌”更多“经济细胞”。“能耗补贴、减税降费等政策大大降低了生产企业的运营成本,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相关优惠政策,提升了政务服务能力,打通了对企业优惠政策‘最后一公里’。”罗显任说。
企业发展得好,贵阳才会好。如何避免企业经营管理者精力上的虚耗,让民企安心放心创业干事,考验管理者的能力和智慧。
为让“看得见的手”有为而不越位,贵阳市充分利用大数据赋能营商环境建设,重构企业服务生态体系。如搭建“贵商易”政策数据库平台,让惠企政策一键直达企业;实施招标(采购)电子化,降低企业办事成本;推出贵阳税务“云上N+”服务模式,塑造“非接触式”纳税服务品牌等举措,真正把“减流程、减环节、减时间”等便捷服务做精做实,让企业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创新发展上。
政府创环境、企业创财富。这一点好活(贵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海山感受颇深:“公司去年8月19日在贵阳正式落地,前期准备只花了一个月时间。3天拿到营业执照,9天与贵阳市场监管局打通‘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系统’端口,19天首笔业务闭环创造价值,9月底产值就达到了2300多万元。”
“一个多月时间,企业就实现了‘上规入统’,‘贵人服务’创造了‘贵州速度’!”在谈及企业在贵阳的发展历程时,刘海山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