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发改法规 > 地方信息

改革创新打通堵点,济宁将环境变成了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1/09/17
来源:科技日报
[ 打印 ]

  放在一年前,专业研制高精度锻造装备的韩国镐成工业株式会社(以下简称韩国镐成)对于入驻山东济宁还持观望态度,他们的顾虑在于当地伙伴体量尚小,是否值得大规模投资?当地政府诚意如何,会不会半途而废?

  镐成能否落地,成了区域软、硬环境的试金石。一方面,从山东济宁到韩国镐成,济宁方面前后七次不远千里深度洽谈,并聘请专业人员参与对接;另一方面,济宁当地完整的工程机械产业链作为杀手锏,一锤定音。

  地处山东省西南部的济宁是资源型城市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却依靠创新转型重塑了新格局。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当地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6%,累计吸引5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地。

  济宁如何做到的?答案可凝练为一句话:创新转型,新动能崛起了;深度改革,旧堵点打通了。

  原先是我们找政策,现在是政策找我们

  以往企业申请政策扶持,既要线上提交申请,又要线下投递材料。7月20日,济宁市首批免审即享政策补贴——国家高企奖补资金在惠企通服务平台线上发放完毕,59家企业实现政策免申兑”“零跑兑,政策红利精准送抵企业。

  用多项技术打造的惠企通平台汇集了7万余条惠企政策,其基于本地企业画像,实现政策一键匹配,企业只需输入名称,系统就能精准匹配出符合申报的政策、奖励。

  难怪,有尝到甜头的受访企业说,原先是我们找政策现在是政策找我们。

  金大丰机械公司玉米收获机产销量常年居全国首位,但被产能拖了后腿。今年7月份,2000台套订单面临延期交货风险。危急时刻,济宁市兖州区红色农机产业链联盟发挥了关键作用。

  通过该联盟店小二协调,300台玉米粮仓被委托给五征山拖公司生产制造,使得金大丰和五征山拖实现了双赢。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深刻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任重而道远。很多人还记得,今年年初,国务院提出优化营商环境四大举措,众多企业欢欣鼓舞。

  以此为代表,从中央、各大部委到地方,政策支持和优质服务不断推送,各地相继涌现出以更完善、更全面的政务服务吸引投资、塑造环境的喜人场景。

  孔孟之乡济宁来说,对营商环境也是生产力的诠释案例,正在这片1.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实在在发生着。

  遥想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曾促进济宁商品经济的繁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儒家创始人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回、史家左丘明皆出生于此。如今,瞄准新时代现代化强市目标,以改革创新办法打通优化营商环境的堵点成为他们的发力点之一。

  招工难遭遇就业难,他们的新做法得到国务院肯定

  在济宁的核心城区任城,政府为每幢商务楼宇建立一支服务队伍,明确1名科级党员干部任楼长,派驻专人担任楼宇服务专员在重点楼宇办公,催生了海能电商园、谢营科技大厦、高鸿智汇广场等纳税亿元楼宇

  当地人称之为楼小二服务模式。不论是店小二还是楼小二,能为企业、为产业服务,就是好模式。济宁人深知,迈向新时代现代化强市道路上,雄心有多大,挑战就有多大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验着当政者的智慧。

  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将成为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其突出表现就是就业难招工难并存,甚至可能出现强化。这是8月30日,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高杲对十四五就业形势给出的基本判断。这一判断对应的现实是:当招工难遭遇就业难,矛盾又棘手的问题凸显出来

  针对上述问题,济宁的一套做法得到了国务院、人社部的肯定,而院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新型学徒制是该做法的关键词。

  据了解,该市组建了山东省首家技工教育集团,让企业全过程、实质性参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培养模式等办学决策,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与就业无缝衔接。截至目前,该集团院校与京东、吉利等300余家企业开设订单班次210个,覆盖68%的在校生,与58家企业先后开展了新型学徒制培养。

  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劣影响着创业、投资资源的多寡,并直接影响着区内企业。5月份以来,济宁出台了《济宁市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三大新政,让企业家唱主角,并启动助企攀登活动,市县两级834名干部联系包保企业,常驻企业解难题、助发展。

  任何一个人才、平台、企业、产业的成长,既需要土地、资金等硬要素,也需要制度、环境等软要素。济宁市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改革,就要让软硬要素流向区内项目,使其尽快成长起来。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