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2018年5月,广西召开全区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明确提出“一年重点突破、两年全面提升、三年争创一流”的目标。三年来,广西的营商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4月30日下午,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广西优化营商环境三年大行动进展成效新闻发布会。
据介绍,三年来,全区上下以强有力的举措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各项目标圆满完成,整体营商环境大幅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形成,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
一是企业开办进一步提速降费。全区开办企业实现0.5个工作日办结6个事项,外商企业营业执照申领0.5个工作日办结,全区实现新设企业免费赠送1套4枚印章。2020年全区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速47.8%,在全国排名第1位。
二是跨境贸易便利度不断提高。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关检融合系统申报率达100%,验核监管证件从86种减至42种,打造无纸化“智慧湾”系统,无纸化申报率99.9%,推行船运物流“一站式服务”模式,集装箱吞吐量进入全国前十,增速连续两年排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第一。实施降费优服提效专项行动,北部湾港综合收费比2018年降幅超过30%。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在全国排第1位;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在全国排第9位。
三是办理建筑许可时间持续压缩。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全覆盖,建成“多规合一”“一张蓝图”业务协同系统,审批时间和环节持续压缩。2021年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通报我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便利度和满意度总体评估结果位列全国第9名。
四是“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更加优化。全区线上办理和自助办理实现了全覆盖,一般类型不动产登记实现了1个工作日办结,企业间不动产转移登记0.5个工作日办结;不动产抵押登记实现了即时办结。自然资源部将广西“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工作经验推广全国系统借鉴。
二、助企纾困力度加大
一是减税降费成效显著。三年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有效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减税降费成效显著。累计为企业减免税收2056.3亿元,社保费累计减免405.8亿元。网上办理涉税事项达212项,实现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并申报。
二是生产要素供给服务不断优化。全区10千伏高压单电源平均接电时间压缩至27.5个工作日,比2018年减少74.5个工作日。与2018年相比,获得用水无户外管线施工通水平均用时减少了46.8个工作日;获得用气无户外管线报装平均用时减少5.2个工作日。
三是普惠高效的融资环境加快形成。实现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设区市全覆盖,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比2018年下降1.7个百分点,2020年我区各项贷款增速排全国第7位、西部第1位。到2021年3月末,广西金融机构贷款利率4.4%,低于全国15个基点。企业融资成本逐渐降低至合理区间下限。
三、政务服务深度改善
一是政务服务质量不断优化。三年来,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创新。自治区、市、县三级网上可办率分别达到93.3%、99.1%、99.5%,企业和群众只到“一扇窗”,就能办“百家事”。实现659项广西政务服务事项在外省可办,1097项外省政务服务事项在广西可办。14个市全部启用了中介服务超市。建成了电子卖场全区“一张网”。政务服务治理从全国第28名跃居到第9名;全区11个设区市政府门户网站挺进全国百强;我区政务服务“简易办”改革经验获得国务院办公厅推广。
二是监管效能不断加强。“双随机、一公开”实现跨部门联合监管全覆盖,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了95%的涉企检查。
四、法治化营商环境新进步
一是健全法律制度。出台了广西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清理不符合优化营商环境要求的政策文件69件、新修订17件。出台了服务和保障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的十条意见、全区法院司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负面清单等文件。
二是提升审判质效。建设智慧法院,涉民商事纠纷当场登记立案率达97.9%,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执行案件执结率达97.8%,执行合同解决商业纠纷时间比2018年减少约40%。成立了广西破产管理人协会,压缩办理破产案件平均解决时间。
三是强化失信惩戒和约束限制。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20.1万例,限制高消费54.8万例。社会信用数据归集量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全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7.7%,全国排名第6位,连续三年实现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全国排名第1位,石漠化治理成效、植被生态质量和生态改善程度均居全国第1位;森林覆盖率62.5%,在全国排前列。
经过三年的持续攻坚,我区营商环境各项指标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但是,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水平、对照企业和群众期盼,广西还存在不少问题,要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不断改善优化。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近期,自治区政府召开了二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暨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并印发了《2021年广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方案从五个方面出实招求突破,持续提升广西营商环境水平。
一、在优化政务环境上出实招求突破
一是提升线上服务水平。提升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用户满意度,加快推行“自助办理”和“智能审批”。
二是提高线下政务服务便利度。加快实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就医结算备案、社保卡申领等150项事项“跨省通办”。
三是推广电子印章应用。逐步扩大电子印章在政务系统、公共服务、社区服务、跨境贸易监管中的应用。
四是完善政务服务满意度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质量反馈机制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强化“差评”问题整改。
五是进一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2021年底前取消审批、改为备案或实行告知承诺的事项力争达到100项以上。
二、在全面提升服务企业水平上出实招求突破
一是要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办和注销的便利度。实现企业开办“2个环节、7个事项、1个工作日内办结”,扩大简易注销范围。提高线上线下银行预约开户便利度。
二是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全流程、全覆盖改革。一般社会投资类项目办理环节压缩至14个以内,一般社会投资类项目报建审批时间压缩至35个工作日以内,政府投资类项目办理时间压缩至40个工作日内。
三是紧盯关键环节全面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力争年内进口环节总体耗时比2019年压缩45%以上、综合费用降低45%,出口环节总体耗时压缩30%以上、综合费用降低30%以上。推动降低北部湾港等中介服务费,力争2021年北部湾港综合收费与国内主要港口基本持平。
四是进一步提高企业融资便利度、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投放约2000亿元优惠利率贷款,支持市场主体5万户以上。在财产登记、用水用电用气、税费缴纳、创新创业、执行合同、办理破产等方面,继续加大降费优服的力度,为企业生产和经营提供最大的便利。
三、在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上出实招求突破
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推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试点,制定发布证明事项目录清单。
二是要进一步增强市场监管能力。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和告知承诺制。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
三是要进一步推进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进一步完善远程异地评标功能,依法打击招标投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压缩投标保证金退还时限。
四、在安商稳商助商上出实招求突破
一是强化惠企政策服务。2021年6月前,市级惠企政策“一窗通办”上线运行,自治区级平台实现全覆盖。新出台涉企政策一个月内在广西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100%归集发布,对符合减税降费、资金扶持等惠企政策的企业试行精准提示、智能办理。
二是强化政企沟通。建立完善定点联系、定期走访等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商交往行为规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三是强化基本公共配套。继续加大各级各类学校、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
五、在强化组织保障、营造良好氛围上出实招求突破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营商环境宣传推介,提升广西优化营商环境的感知度和影响力。
二是加大考核力度。持续开展广西营商环境专项督查、第三方评估、设区市和区直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绩效考评等。
发布会答记者问(摘选)
问: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对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三年来广西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对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疫情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在服务国家战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方面尤为突出。
一是北部湾港口中介服务收费持续降低。开展了进一步降低广西北部湾港口中介服务收费等系列专项行动,推动落实进一步降低北部湾港口中介服务收费财政激励办法,降低了北部湾港口中介服务收费。到2020年末,除个别中介服务收费外,北部湾港综合收费与国内主要港口基本持平,比2018年降幅超过30%。
二是通关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监管证件联网核查,进出口验核监管证件比2017年减少近一半。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升级为“智慧湾”,实现与重庆国际贸易数据对接。减少纸质单证33份,实现了相关单证在线生成,企业自主打印。
三是进出口审查耗时大幅压缩。2020年,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从2017年的56.6小时压缩至5.6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从14.1小时压缩至0.8小时,分别同比压缩57.5%、49%,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今年一季度,广西口岸进出口通关时间为4.7小时和0.4小时,通关效率持续提升。
跨境贸易营商环境的持续提升推动了北部湾货物吞吐量逆势上涨。在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国沿海港口吞吐量总体下滑的形势下,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开行4607列,北部湾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05万标箱,增速排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前列。今年一季度,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开行1325列,同比增长89%,北部湾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26.4万标箱,同比增长36.8%,综合竞争实力进一步提升。
问:2018年广西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三年大行动以来,政务办事效能大幅提高,营商环境大幅优化,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其中,不动产登记改革成效尤为突出,请问不动产登记改革工作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答:不动产登记是评价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也是政府服务群众的重要服务事项。3年来,广西对标先进,创新推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省域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并联办理”“智能辅助审批”“不见面审批”,我区不动产登记更加规范高效、更加便民利民。其中,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由2016年30个工作日压缩至2018年的5个工作日,再压缩至2019年的1个工作日和抵押登记即时办结,2020年将企业间转移登记压缩至1个环节,0.5个工作日办结。
办理环节和收件材料分别由2016年的12个环节12件材料压减到2020年的3个环节4个材料以内,个别地方还实现了“零材料”。
办事覆盖面由当地不动产登记办事大厅向银行机构、乡镇和村委辐射,实现了线下办事“自治区、市、县、镇、村”五级全省域全覆盖。
一是拓展延伸服务。将抵押登记窗口前移至银行机构,各银行网点通过专线直连或者通过互联网登录“最多跑一次”平台,即可实现抵押登记网上即时办结。群众和企业在银行机构即可直接办理抵押登记,全区抵押登记均实现了即时办结。截至目前,全区可直接申请办理抵押登记的银行网点数量达2187个。
二是转变服务方式。推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延伸至乡镇、村委,群众可以在乡镇、村服务点直接提交材料,镇村干部通过“最多跑一次”平台,即可实现网上申请,登记机构后台审核,无需再到登记机构办理。截至目前,全区延伸至乡镇、村委的登记服务点多达到1697个,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
办理格局由原来每县1个线下办事大厅转变为线上网上办理+线下五级覆盖的多层次、便民利民的办事格局,实现了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和有办事需求的地方都可以“随地办、网上办、马上办”。
通过3年来的攻坚,我区不动产登记各项指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2018年,获得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肯定批示;2019年,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2020年,获得自然资源部陆昊部长肯定性批示,并以简报形式在全国全系统推广。
下一步,广西将以便民为导向,坚持改革创新,全力推动不动产登记“全区通办”“跨省通办”落实,实现不动产登记“随地办、网上办、马上办”,不断释放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