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发改法规 > 地方信息

昆明市营商环境十佳案例——“多国多点、港港联动” 国际运贸一体化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1/08/27
来源:昆明政务服务
[ 打印 ]

  一、案例摘要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云南自贸试验区)依托联合国《政府间陆港协定》认定的国际陆港建立贸易进出口枢纽网络,基于国际多式联运全要素整合物流服务,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现代化跨境物流中心,实现境内外物流枢纽、园区多点协同联动。

  二、主要做法

  (一)推动“多国多点”物流枢纽跨境联通

  云南自贸试验区贸易品可通过中越、中老泰、中缅、中缅印等出境铁路连接南亚东南亚。国际陆港通过与铁路部门形成战略合作,实现集装箱、整车、散货铁路干线运输,运输目的地包括成都、重庆、西安、防城港、老挝、缅甸等境内外地区,在泛亚铁路建成后,将成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陆路运输大动脉的核心枢纽,成为云南自贸试验区联通南亚东南亚国际开放大通道的关键一环。

  (二)探索“港港联动”辐射境内外的多式联运网络

  云南自贸试验区依托国际陆港打通至上海、天津、青岛等沿海城市,以及至老挝、泰国、缅甸等国家的多式联运通道。以昆明—广西北部湾、昆明—长江经济带、昆明—南亚东南亚为主要线路,形成“一心三支”的点轴辐射型多式联运网络;在“西南—昆明—边境口岸—南亚东南亚”公铁多式联运线路中通过国际陆港践行《政府间陆港协定》,在云南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德宏片区所在地河口、瑞丽建设边境物流园,与缅甸滚弄—清水河国际陆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老挝万象和沙湾拿吉、越南河内、缅甸曼德勒探索合作等方式,共同打造辐射国内外的枢纽通道网络。

  (三)基于“一单制”推动国际物流、贸易一体化发展

  为云南自贸试验区企业提供“一次托运、一票到底、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一个费率、一次保险、一体运输”的多式联运解决方案。国际陆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与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云南站)实现数据交换,与昆明铁路局、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等实现公路、铁路、水运信息交互及共享。依托公铁联运优势,构建集运输物流、保税、国际贸易、跨境电商、国际供应链等运贸一体、全要素发展体系;依托保税物流中心(B型)开展保税物流、转口贸易;建成跨境电商平台,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大宗商品业务,加快构建云南省乃至西南地区的跨境电商分销基地;以云南特色现代农产品、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橡胶、磷矿等多元品类,面向周边及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拓展国际供应链业务。

  三、实践成效

  (一)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多式联运加快发展

  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班列以多式联运串联境内外地区,多式联运业务规模、服务半径逐年攀升,2019年运输总量从2017年的42.38万吨升至102.7万吨,实现年产值9.7亿元,三年年均产值增长率超过60%,贸易额14.32亿,其中有色金属、贵金属占比74%,黑色金属及磷矿占比19%,农林产品占比7%。截至2020年1月,服务半径扩张至国内20多个城市和5个国家,其中南亚东南亚国家4个。

  (二)物流要素整合有效节约企业交易成本

  通过与上海、湖南、浙江、广东等地企业合作,通过平台化运作方式减少库存积压,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经营和交易成本。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转口贸易有效降低仓库租金、人力等物流综合成本,为企业减负约5%—15%。

  (三)运输质量效率提升并集约绿色发展

  货物运输保障能力及物流系统运行精细化水平明显提升,货损货差率保持在较低水平。截至2019年底,相较传统公路运输模式,采用多式联运模式降低的标准煤能耗与二氧化碳排放总值分别超过8.1万吨、30.6万吨。

  四、案例启迪

  本案例具有全国可复制推广性。对全国各个自贸试验区依托国际陆港和国际大通道建设机遇,加强国际合作打造区域跨境物流中心,建设集国际运输、贸易和供应链功能为一体的物流服务平台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