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人民法院报》头版以《『智慧』审判『雷霆』执行——长春新区法院打造营商环境执行合同指标全国标杆》为题,刊发长春新区法院优化营商环境专题稿件。
针对各类民商事纠纷的案源排查、矛盾化解、审判执行等工作,新区法院推行细致周到的诉讼服务,配置互联网法庭、智能合议室、诉讼服务一体机、云柜等科技化硬件,并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各类服务团队,完成跨域立案、电子送达等工作,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全面缩短民商事案件审判和执行各环节耗时。
同时,长春新区法院协同其他政法部门、社会组织、乡镇街道等,建立各类诉调对接平台,推动诉与非诉衔接点前移。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为突破口,组建速裁审判团队,推动民商事案件速裁快审。通过建立丰富便捷的纠纷解决渠道,促进各类合同纠纷快速解决。
长春某汽车零部件公司与长春某科技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执行一案,申请执行时正处于疫情防控期间,被执行人刚刚准备复工。为切实保障辖区企业顺利恢复经营,长春新区法院采取审慎执行方式,没有对生产设备简单进行查封,而是依法对被执行人享有的第三人到期债权采取措施。案件仅用40天便顺利执结,确保企业按时复产,获得双方当事人高度认可。
长春新区法院一方面开展“冬季风暴”“春雷行动”等专项执行活动,重拳打击失信被执行人;一方面审慎查封冻结企业财产,使用网络信息化手段进行拍卖,以企业利益实现和企业经营恢复为导向,促进企业获得感进一步提升,有效提高执行回款效率,解决执行难题。
长春新区法院出台一站式诉讼服务、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等多项制度,协同辖区相关部门,全面建立诉调对接平台等多元保护制度,确保全维度、立体化提升中小投资者获得感;
打造了以“七快一缓”为特征的诉讼服务绿色通道,通过审判执行全流程加速,降低参与诉讼的时间经济成本,全面减轻诉累。今年3月,国药某公司就辉南县某卫生院拖欠货款一事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申请缓交诉讼费。长春新区法院在半日之内完成了立案录入、分案、电子卷宗同步、庭审排期、诉讼费缓交审批、异地送达等工作。4月,经法官主持,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该案件从立案至结案仅历时18天,迅速解决企业争议,企业代表对此赞不绝口。
同时,长春新区法院与新区管委会建立“一个中心、七项机制”常态化府院联动,与新区检察院签署《关于行政争议化解的工作意见》,全面建立政法协同保护机制。依托“万人助万企”活动,与新区企业建立起庞大的微信联络群,常态化解答法律问题,并定期派出资深骨干法官深入企业调研,针对企业需求“问诊把脉”,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司法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