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地区振兴 > 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

解放思想走新路 “两个转型”促发展

发布时间:2021/12/22
来源:振兴司
[ 打印 ]

  万山位于贵州省东部,铜仁市所辖,面积842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近年来,万山加快创新发展,经济实力大幅提升走上了“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的发展之路。2020年,万山地区生产总值是2013年的3.1倍,同比增长5.8%,增速列全省城区方阵第4位。

  一、解放思想走新路,产业原地转型闯出新天地

  一是坚持绿色引领,突破资源依赖。为彻底打破汞资源依赖和束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新能源汽车成功通过国家工信部公告,成为贵州省唯一一家纯电动商用车生产企业,开启万山工业发展的新篇章,产品于2020年8月成功上市。针对朱砂产业杂乱无序发展问题,创新发展理念,建成朱砂文化产业园,建立地理标识,将57家朱砂工艺品企业集中引入园区,统一标准、统一外观、统一标识,抱团发展,产值从几百万元增长到6亿元,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近2000人,实现从“卖资源”向“卖文化”的转变。

  二是坚持无中生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为打破万山无农业的局面,瞄准全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引进农业博览园项目。依托龙头企业的资源、技术、管理等优势,大力推广“农业+”模式,聘请技术骨干担任科技副乡长(副主任),辐射带动全区11个乡镇(街道)建成标准化大棚蔬菜基地3万亩,与5160户建立利益联结,带动1.82万人脱贫致富。被评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该模式被列入贵州省产业扶贫十大案例之一。

  三是坚持变废为宝,文化旅游华丽转身。投资20亿元围绕“千年丹都”打造中国第一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矿山休闲怀旧小镇、4A级景区—朱砂古镇。现已建成汞矿博物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网红地标酒店等,打造了别有风味的“那个年代”一条街。对原汞矿废旧生活区进行改造,通过人文塑造,还原生活场景等表现方式,建成规模宏大的影视基地,追寻不同时代的时光记忆。反映万山转型实践的电视连续剧《看万山红遍》已盛大开拍,被中宣部纳入2021年建党100周年献礼剧目,朱砂古镇景区被纳入拍摄取景地。朱砂古镇自2016年5月开业以来,接待游客量达78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服务业产值25.09亿元,实现从危楼遍布、上访频发的老旧矿区向商贾不暇、车流不息的旅游新区转变。被列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入选全国优选文旅投融资项目,成为贵州最具活力的旅游热点和贵州十大新地标之一,万山汞矿遗址被国家工信部列入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

  二、解放思想搬新家,城市异地转型亮出新名片

  一是坚持开放包容,新城经济百花齐放。让利于企、让楼于企,成功打造全国“双创”示范基地,被授予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成铜仁市大数据产业园,成功引进40余家大数据企业入驻运营。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58亿元,创税6.5亿元,推动营利性服务业同比增长近两倍,增速位居省市第1位。

  二是坚持和谐共生,转型城市拔地而起。坚持见缝插绿、空地成景,新建绿地绿景700多万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达16平方米。对城区主要河道实施景观改造,新建绿地绿景31万平方米,形成“眼前一亮、与众不同”的城市新形象,一座山水园林新城拔地而起。坚持品质化、精致化经营城市,以引入高端商业及基础配套作为切入点,各大商业品牌相继落地并成为精品地标,谢桥新城拔地而起,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达到21万余人,商气、人气、财气集聚提升,昔日郊区变成了现代都市。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人民政府供稿)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