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势 补短板 增活力
河南濮阳转型发展进入“快车道”
近年来,河南省濮阳市持续实施产业强市、创新兴市、生态立市、开放活市“四大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厚植转型发展优势,走出一条结构持续优化、面貌焕然一新的转型之路。转型工作获得国务院2020年度督查激励通报表彰。
一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蓄积转型动力。不断壮大主导产业规模,规划建设新型化工基地,培育形成聚碳新材料、超高分子材料、电子化学品、绿色涂料等优势产业链。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现代家居产业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接续替代产业集群,羽绒及制品产业成为全国六大羽绒产业基地之一,国家级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实现倍增发展。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形成了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20年全市采掘业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降至2%以下,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8.4%。先后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试点市。

风电装备制造
二是构建现代交通体系,夯实转型基础。围绕建设豫鲁冀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统筹推进铁路、公路建设。开通运行至天津港“中原号”铁海联运班列,开辟出海新通道;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00公里,打通出省新通道;升级改造干线公路355公里,实现区域交通高效连接。构筑形成“四纵三横”互联互通的高速公路网络和“九纵七横”内畅外联的干线公路,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

郑济高铁郑州至濮阳段预计2021年底建成通车
三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系统化、环境治理精细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依托黄河、金堤河、马颊河、引黄入冀补淀干渠打造“四大生态走廊”,建成森林公园15个、生态湿地公园6个和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0.5%,湿地保护率达50%左右,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获评生态文明标杆城市。

马颊河国家湿地公园
四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转型活力。“放管服”改革持续突破,全面推行“容缺办理”和“多评合一”,企业开办实现“零费用”“一日办”,实体经济活跃度居全省第1位。率先实行项目(企业)首席服务员制度,帮助企业解决手续办理、贷款融资等近千个问题,整体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协同发展。全市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连续两年位于全省第一方阵,获评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先进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成功引进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
五是增进民生福祉,共享转型成果。加大民生保障支出,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左右。转型十年来,城镇累计新增就业72万人,实施棚户区改造面积1200余万平方米,280万群众喝上丹江水,县城全部实现集中供暖。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18个安置区全部建成,10.3万群众喜获新居。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教育、医疗等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率、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