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一个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突围”之路
山东省枣庄市加快转型发展步伐,统筹推进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生态修复,大力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初步形成了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转型工作获得国务院2020年度督查激励通报表彰。
一是坚持“扩增量”与“优存量”并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突出创新引领,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2020年累计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96家,“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24%。健全完善财政金融、土地保障、节能环保、安全生产和品牌建设等配套政策,加快水泥、造纸、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构建形成了先进制造业、高质高效农业、新型商贸流通业、特色文旅康养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浙大山东工研院等一批创新平台加速落地
智能制造生产车间
年产30万吨己内酰胺将成为国内单套产能最大装置
二是坚持“做减法”与“做加法”并举,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牢固树立“抓生态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削减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产业比例,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坚决打好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约束性指标,2020年重污染天数相比2015年减少30天左右,优良天数比例提高近20个百分点,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力度,深入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充分利用沉陷区积水水面,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集综合交通、生态、游憩、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湿地公园,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成功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东湖公园建设前后对比图
三是坚持“保重点”与“兜底线”并重,切实促进民生改善。扎实办好惠民实事,聚焦棚户区改造、促进就业创业和精准扶贫等民生重点任务,持续加大民生投入,2020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7.2%,发放稳岗补贴约65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3.2亿元,城镇新增就业4万余人。全面落实低保、困难和重度残疾人等群体保障与救助政策,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幸福指数,促进转型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陈庄棚户区改造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