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地区振兴 > 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系列报道之三十一:山西省孝义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17/11/14
来源:地区振兴司
[ 打印 ]

孝义市位于山西中部,市域总面积945.8平方公里,总人口49万人,2009年被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近年来,孝义市坚持以资源型经济转型为工作主线,致力推动全面转型,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工作实践中,始终遵循“八个坚持”:

一、坚持把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作为促进转型的切入点。随着山西煤炭行业兼并重组政策的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孝义煤炭采掘进入“大矿时代”,由2001年“四证齐全”的360多座整合为目前12座。面对这一状况,孝义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大力鼓励“煤老板”转型。几年来,已有一批煤炭企业“华丽转身”,转型转产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农副产品深加工、高科技产业、文化旅游等非煤领域。与此同时,狠抓领导干部的思想转型。在全市广泛开展“解放思想、转型发展”大讨论,组织“百名干部下江南”学习考察,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孝义大讲坛”、“崇学讲坛”,引导广大干部登高望远、解放思想。

二、坚持把深化改革、体制创新作为促进转型的突破口。一是推进政务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围绕打造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先行地”和“试验田”,建成集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农村产权交易等12大功能于一体的市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212项行政审批事项、132项公共服务事项、4大类公共资源交易和7大类14小项农村产权交易项目,构建“一站式、一条龙”政务服务新格局。二是推进金融领域改革。把农信社改制作为重点和关键,引进中国海外、杭州锦江、上海爱俊、海淀科技、三聚环保等沿海发达地区龙头企业入股。建设“1X”融资平台体系,多样融资平台达到11个,首批打捆“十三五”概算总投资145.3亿元的66PPP项目。与二十冶投资集团、中冶天工等央企、国企就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等领域达成57亿元合作意向,中和路小学建设、建设街改造等一批群众多年期盼的社会民生项目加紧推进。三是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成高新技术园区孵化中心、胜溪科技城、中阳楼大学生创客创业孵化基地等六大“双创”基地,涌现出中科三阳等一批潜力企业。农村电子商务“百千万亿”行动计划成效明显,农村淘宝市级服务中心及49个村级服务站启动运营。

三、坚持把产业转型、结构调整作为促进转型的支撑点。一是煤电铝一体化加快发展。先后实施“两大四小”6个氧化铝项目,推进信发120万吨、华庆120万吨氧化铝技改等项目启动建设,全部投产后氧化铝产能可达1000万吨。二是传统煤焦化产业链延伸拓展。坚持走清洁型、循环型、低排放的路子,建成全国最大的焦化循环产业基地,11家焦化企业总产能达1732万吨,生产产能达1012万吨。三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深化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市创建,着力提升西部山区和丘陵地区30.4万亩核桃经济林效益,发展设施农业2.3万亩,畜禽养殖总量达4600余万头(只)。四是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一手抓盘活现有资源,推进商贸物流产业向精细化、个性化、特色化、品牌化转变,引进沃尔玛、义乌商贸城等综合体。一手抓挖掘新的增长极,依托石践抗日模范村等红色旅游资源、三皇庙等文化旅游资源、胜溪湖等生态旅游资源、曹溪河等休闲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五是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积极引进国内先进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总投资120亿元的吕梁孝能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9.7亿元的孝义市太子可再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兆瓦光伏农业科技种植示范园电站项目一期并网发电。

四、坚持把发展园区经济、产业集聚作为促进转型的主攻点。 “一区五园”集聚全市90%以上新兴产业。2016年,完成总产值278.27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70%;实现税收19.92亿元,占全市总税收的40.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9.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0%,成为了引领、带动孝义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五、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攻坚作为促进转型的总抓手。成立10个专业招商局,通过专业招商、乡镇招商、部门招商、企业招商、园区招商、煤企招商、社会招商“七大路径”,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一企一策、一项一策”的引资引项原则,先后成功引进沃尔玛、丰田等国际国内500强企业。2008年以来,规划实施了5000万元以上项目228个,概算总投资317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重点转型项目156个,概算投资2680亿元;亿元以下项目72个,概算投资49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337.94亿元。

六、坚持把善待民资、做强民营作为促进转型的主渠道。实施民营企业振兴崛起“三步走”战略,即:鼓励民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支持开展对外战略合作、引导上市直接融资。目前,全市中小企业达到1319户,个体工商户达到1.29万户,提供就业岗位12.7万个,成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建设民生幸福孝义的重要支撑。

七、坚持把生态立市、低碳宜居作为促进转型的着力点。一是着力打造“绿色孝义”。坚持“大造林、大绿化”不动摇,十年完成各类造林90万亩,新增城市绿地477.67公顷、绿化覆盖面积520.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2.7%、园林绿地率达到39.22%、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二是着力打造“低碳”孝义。依法淘汰64户企业所涉落后产能,取缔高污染企业60户,两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排放,日处理能力达到10万方。深入开展燃煤锅炉综合整治、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三是着力打造“宜居孝义”。孝河湿地被评为省级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跻身国家级湿地公园;胜溪湖森林公园获评全省首家五星级公园,孝义正在向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迈进。

八、坚持把改善民生、全面小康作为促进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城市棚户区八大片区共涉及5万余户,城中村共涉及39个村、2万余户、6.5万余人。现已基本完成了人民医院片区、金属材料公司片区、三贤路片区(一期)3个片区的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和桥南、贾家庄、胜溪湖、居义村、尚家庄、八家庄等6个片区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实现回迁入住5681户。为解决下岗职工、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建设公、廉租房5842套,总建筑面积31.67万平方米,分五批为城镇中低收入群体分配2128套,为部分已就业无住房的高校毕业生分配312套,为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等院校教职工分配220套。针对西部山区地质灾害及因煤炭开采造成的采空区问题,从2014年开始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工程,共涉及7个乡镇、76个村、17063户。目前,已有26个村6186户完成竣工,21个村4940户完成入住,其余47个村10117户正在加快推进,2018年将全部实现搬迁入住。

(资源处)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