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地区振兴 > 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系列报道之二十七:安徽省铜陵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17/10/30
来源:地区振兴司
[ 打印 ]

铜陵市是皖中南区域中心城市,国家最早开发的铜工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电解铜生产基地,总人口170万,总面积3008平方公里,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近年来,铜陵着力实施“四转一解决”(即:观念转新、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环境转优、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转型发展战略,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城市实力大大增强,接替产业担纲承梁。2016年,全市GDP2007年增长2.34倍,达957.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较2007年增长2.1倍,达到153.8亿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4%,较2007年提高5.9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30.6%,位居安徽省第三。首位产业(铜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400.8,居全省第一。铜陵港年吞吐量突破亿吨,跻身全国重点港口行列。

二、城市活力有效激发,创新创业势头良好。2016年省级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实现产值700 亿元,居全省第一,首批4家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全面启动。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2.9%,每万人拥有民营企业数和个体工商户数居全国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956.1亿元,较2007年增长276.86%。城镇登记失业率3.09%,低于省(4.5%)、市(3.8%)控制要求,成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市、安徽省首批创业型城市和创新型试点城市。

三、城市魅力显著提升,生态山水铜都品质彰显。全市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年度绩效考核连续三年获得优秀,总评成绩全国第一。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循环经济升级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效突出,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面积分别达44.1%46.1%16平方米,三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作为全国四个环境治理成效明显的城市之一,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经中国社科院研究评估,2015年铜陵位列全国生态城市第4位,仅次于珠海、三亚、厦门。

四、城市向心力充分凝聚,人民获得感逐年增强。201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063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54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129.6%164.4%,平均年递增9.68%11.41%。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等指标继续高居全省前列。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实现全覆盖,医联(共)体实现四级全覆盖,食品安全民生工程绩效考核荣获省第一名。2015年,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城市研究报告中,铜陵宜居城市竞争力排名居全国第30位;2016年,铜陵被安徽省社科院评为全省最幸福城市。

(资源处)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