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地区振兴 > 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系列报道之二十四: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17/10/30
来源:地区振兴司
[ 打印 ]

2009年,南票区被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南票区克服外部经济环境困难重重、内部历史遗留包袱沉重等不利因素,资源型城市转型在各个领域均取得长足进展,全区呈现经济稳步增长、结构趋向优化、地方财力增强、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社会稳定向好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亿元,比2011年增长5%;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870万元。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亿元,比2011年增长13.6%。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累计利用外资6013万美元,累计实现出口创汇1.0444亿美元。

二、产业接续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南票区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转型的主旋律,致力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农业方面,大力发展精品蔬菜、特色水果和良种牲畜,进一步形成和巩固了四大农业主导产业,成为辽西地区重要蔬菜、大枣、葡萄和绿色畜牧产品产区,农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7年的11%提高到2016年的26%工业方面,以南票煤炭循环工业园区和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区为平台,全面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大力推进粉煤灰综合利用,初步形成了“煤炭—发电—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体系;非煤新兴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磊鑫粉煤灰建材、君荣化工等10个新产业项目相继投产,引进膨润土精深加工项目预期产值规模超过60亿元。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7年的63%缩减到2016年的23%服务业方面,交通运输、商贸餐饮、邮电通讯等传统服务业稳步推进,加快培育旅游和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产业平稳起步,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7年的26%提升到2016年的51%

三、产业结构呈现新格局

全面落实《南票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规划》,整体经济结构趋优向好。三次产业比重由2007年的11:63:26调整为26:23:51,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非煤工业产值的比重由2007年的30%跃升至75%以上,过度依赖煤炭资源的经济结构得到明显改变。

四、社会民生得到新改善

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571万元,比2010年增长114.4%就业方面,年均创造就业岗位4000个以上,年均普惠制职业技术培训600人次以上、培训农村劳动力3500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8000人,全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8%以下,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区医院改造、妇婴医院新建工程投入使用,完成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改工作,农村参合率、城镇居民医疗参保率分别保持在99%98%以上。文化教育方面,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改扩建中心学校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7所,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由2011年的410元提高到810元,中学生均公用经费由2011年的610元提高到1010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建、改造城乡道路380公里;日处理能力5000吨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污水处理率达到85%;累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9处,惠及人口4.3万人。棚户区改造方面,倾力建设了兰甲暖馨、下庙子欢馨、沙锅屯兴隆、打渔山等4个安置小区,已回迁安置9058户,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棚户区改造工作进入收尾阶段。

五、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新进展

加快实施南票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一、二期工程已完工,治理面积1145公顷;三期治理工程顺利推进,总治理面积1397公顷。同时,全面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工程”,累计新增绿化面积40.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以上;完成20家企业烟气脱硫改造,圆满完成二氧化硫、化学耗氧量、氨氮、氮氧化合物减排指标。

(资源处)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