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地区振兴 > 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系列报道之二十一: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17/10/30
来源:地区振兴司
[ 打印 ]

张家口市下花园区总面积315平方公里,其中矿区面积30平方公里,总人口6.7万,素有“乌金走廊”之称,20093月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近年来,下花园区围绕“山水花园·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在接续替代产业培育、城市建设扩容提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等重点工作中持续发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向好、动力增强的新态势。

一、产业转型在突围突破中焕发生机。一是接续替代产业高效培育。相继引进国际智慧环境产业园、创新创业港等总投资1909.66亿元的64项重点项目,规划实施金融家小镇、多要素商品交易中心等10余个新兴产业项目,与清华、北大、中国工程院合作共建环境科学、生物科学、新能源研发实验室,设立院士工作站,加速先进要素、优质资源集聚转化。二是园区承载能力显著增强。规划建设总面积17.6平方公里的下花园玉带山产业园区,石墨烯高性能锂电池生产、奥登(中国)空气净化设备研发制造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签约落地,入驻企业22家,总投资达306亿元。三是民营经济发展态势强劲。实施领军型和成长型民企培育行动计划,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由2007年的17%上升到2016年的56%以上。四是传统落后产能加速转型。坚持淘汰落后产能与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倒逼化工、建材等高耗能、高污染的32家企业有序退出。加大对煤炭、冶金等行业的整改力度,建成全封闭、环保型综合物流园区,推动煤炭产业向节能环保、规模集聚、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国际智慧环境产业园规划图) (多要素商品交易中心规划图)

二、城市建设在扩容提质中日新月异。一是城市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坚持打通环城路与畅通微循环并重,新建和改造道路60余条,“两河”综合治理工程全面竣工,东区整体开发稳步推进,城区面积新增8平方公里,高铁新城项目启动实施,城市发展框架全面拉开。二是城市服务管理日臻完善。完成城管、公安、交通、智慧社区四网融合,网格化系统、掌上网格、百姓互动、微信互动“四大平台”投入运行,社区实现数据云管理。三是棚改工作稳步推进。采取“三统一、三公开、三方式”等有效措施,全面启动棚改攻坚行动,累计征收改造完成煤矿棚户区、城市棚户区、采煤沉陷区住户房13101户,棚改工作经验在省市推广。

       
  园区 (2)   盛源小区 (1)
 
 

 

 

 

 

 

 

 
 
     (采煤沉陷区改造前)             (采煤沉陷区改造后)

 

三、环境质量在标本兼治中向好向善。一是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采取污染整治、扬尘治理、雾霾应对等防控措施,大力实施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逐年增加,大气质量持续改善。二是超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大力改造升级煤炭、电力、化工等传统产业,淘汰拆除燃煤锅炉40台,关停取缔煤炭经营企业46家、粘土砖瓦窑12家,单位GDP能耗下降25.8%,节能减排任务均超额完成。三是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启动实施总投资3.1亿元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治理面积34.5平方公里。项目三期工程全部竣工,共增加可利用土地5900亩,恢复植被1860亩,使荒废土地重新焕发出生机,为项目落地、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地保障。

四、体制机制在革故鼎新中释放活力。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决策水平全面提升。成立了下花园区转型工作咨询委员会,建立了资源城市转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推进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健全了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办公室、棚户区改造办公室等12个专门机构,具体负责转型工作实施,不断提升决策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确保了转型工作有序高效推进。二是创新人才机制,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制定《下花园区20102020年人才引进工作规划》,细化完善农村致富带头人才、优秀拔尖人才选拔方案和管理办法,创新引进使用、激励保障机制。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专门人才,广泛开展多层次管理人才培训,提供了智力支撑。三是加大R&D经费投入,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全区R&D累计投入额达到2.43亿元,共组织实施科技计划50多项,重点支持了人造钻石、全寿命复合接地模块、纳齐思保健食品、干粉预拌轻质砂浆的研发生产,培养了汇智博创、瑞邦农牧等一批科技型企业,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步加大。

(资源处)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