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地区振兴 > 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系列报道之十三:江苏徐州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17/04/26
来源:地区振兴司
[ 打印 ]

  贾汪区自2011年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以来,始终坚持以创新为驱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与城市协同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深层次的产业转型、生态转型、社会转型和民生转型。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74亿元,增长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51.7亿元,增长14.6%,其中,规上工业投资143.5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6亿元,增长1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继续保持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态势。 

  一、坚持量质并举,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分别实现增加值21.84亿元、140.56亿元、117.6亿元,增长2%11.5 %7.0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850.242,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量质并举。规模总量持续做大,全区15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24亿元、销售收入720亿元、利税84亿元、利润50亿元,分别增长15%15%23%22%。科技创新务实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40亿元,同比增长15%,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16家,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16个,新建校企联盟35家。新增长点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全年应税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30家、超5亿元企业10家、超10亿元企业5家、超20亿元企业2家。资本运作不断拓展。江苏耐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新三板”,企业上市实现零突破。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物流业项目进展顺利。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生活配套服务区已开工建设,鸿龙农产品冷链物流一期工程已竣工投用,宝丰特钢铁路物流基地项目开工建设,耿集大蒜交易市场场地平整结束。全面打响“山水贾汪”品牌。成功举办2016’江苏乡村旅游节,潘安湖景区创建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贾汪区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年游客接待量突破560.5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6.82亿元。农业经济提档升级。培育家庭农场230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9家。高效设施农业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园区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新增设施农业面积5160亩,设施农业占耕地面积比重25.5%,位居全省前列。粮食总产25.32万吨,实现“十三连丰”。紫庄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获批首批“江苏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成为“农谷大道现代农业产业带”的重要功能配套节点。 

  二、全力以赴抓项目,发展后劲得到进一步增强。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始终把“三重一大”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建立重大产业项目推进工作的各项机制,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全区25个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57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其中17个计划新建项目开工14个,开工率82%,列入市计划的5个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6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4%。东兴能源LNG、朗欧新医药、航宝煤气发电、阚电技改、鑫凯帝家装、徐矿电厂技改、建平化工三苯基膦、坤元食品二期、兰香阁儿童家具、墨上集民俗文化园、润本1618商业中心、兴隆光伏发电、金致低速电动车等13个项目相继竣工。载体能级持续提升。双向开放主阵地构筑成形。双楼物流园区疏港公路、81050米到发线、通用码头等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徐州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2000吨级泊位建成5个,联检大楼即将投入使用;口岸大楼主体已完工;中海油成品油库等项目达成签约意向,集保税物流、进出口加工、综合商贸、多式联运于一体的徐州综合保税区框架基本成形。新兴产业园、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园加快推进。在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了新兴产业园、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园两大平台,盘活整理土地4000余亩,实现东区、西区、中区无缝对接,有效建设面积由8平方公里扩大到18平方公里,“八纵五横”100公里路网、管网及高标准绿化全面竣工,6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全面开工。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紧抓“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暨项目建设年”契机,全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9个,协议总投资170亿元,数量是近年来之最。其中总投资5.87亿元的福久住宅装配式PC板、总投资5亿元的戴卡斯町铝材压铸件、总投资3亿元的润松装饰铝板、总投资3亿元的侨达卫浴设备等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大项目、科技前沿项目成一大亮点。总投资30亿元的大唐燃机热电联产、总投资15亿元的瑞能新能源乘用车已经开展前期工作;总投资27亿元的金海科技产业园、总投资6000万美元的华星环形链条钢等一批在谈项目正在积极跟进,预计近期能够签约,为全区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凝心聚力抓创建,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巩固创卫、创优成果,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全年实施7大类57项重点城建工程,城乡环境持续改善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吴京杭运河桥建成通车,滨河路北延、园东路贯通、东方路北延等工程的全面完工,使全区城市路网体系更加完善。潘安湖东路口至206国道段、督公湖景区至252省道段、潘安村至西大吴段等4条道路亮化工程竣工,迎宾路、利民路、将军大街南段等5条道路节能光源更换完毕,城市亮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人居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安置房与保障房建设进展顺利。14个安置小区已全部竣工,提供房源9543套。泰和二期保障房建设多层外墙保温工程已完工。租赁补贴117户,全面完成省、市下达保障任务。乡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改造农村危房100户,2个美丽乡村建设稳步实施。 

  四、求真务实抓民生,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祥加祥和。大力实施民生项目。“全面”、“全体”小康建设持续推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5665元、27840元,分别增长9%8%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继续推进全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共为6.76万名城乡居民发放基础养老金9321万元。为1.28万名被征地农民发放生活保障资金4569万元,实现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即征即保。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区参合农民35.37万人,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545元。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13万平方米的区人民医院新址工程、9000余平方米的区疾控中心和区妇幼保健所新建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综合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极大提升。贾汪中学顺利通过省四星级高中现场评审;区教师发展中心通过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评估验收,为全市首家;百集小学等12所中小学2万余平方米校舍维修改造完毕,教育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加快。扎实推进平安法制建设。按照“保稳定、保平安、促发展、促和谐”的要求,完善法律援助体系,着力化解各类信访案件,严查严治各类安全隐患,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资源处)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