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被列为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以来,霍州市按照国家和山西省有关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政策,着力破解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难题,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产业转型、城乡建设、生态治理、民生改善等方面努力推进相关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平稳向好、稳中有升的态势。
(一)经济发展总体平稳。2015年,霍州市生产总值完成74.56亿元,比2011年增长9.15 %,年均增长2.2 %;工业增加值完成31.65亿元,比2011年下降9.4 %,年均下降2.4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4.86亿元,比2011年增长152 %,年均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3亿元,比2011年增长58%,年均增长12%。2011至2015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6%和10.8%,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面积18.95万平米,任务完成率111%。
(三)城乡建设明显改观。坚持把城乡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大载体”。五年累计完成各类保障房建设3045套,有效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累计完成总投资3.7亿元的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总投资20余亿元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改造面积600余亩,惠及群众5000余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完善新区水、暖、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天然气置换扩户完成3.2万余户,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面积达450万平方米,基本实现主城区全覆盖。五年累计新建改造市乡道路
(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坚持把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作为建设生态霍州的着力点。大力推进汾河、南涧河、对竹河综合治理。积极推进街道植绿、退耕还林、矿区绿化、矸石山综合治理项目,累计增加绿地28.73万平方米,完成造林3.23万亩。先后完成兆光、霍煤矸石电厂4台发电机组环保改造等工程,依法取缔9个非法洗煤加工点,治理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2730余辆,圆满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围绕“五城联创”,深入开展城乡垃圾清理、市容环境整治、工业污染治理等工程,连续8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
(五)民生事业全面进步。霍州市坚持把民生改善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每年民生支出都占到财政总支出的75%以上。稳步推进各类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国家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社会保障方面,低保五保、医疗救助、贫困大学生救助等制度不断完善,形成政府“兜底”、社会参与、全民帮扶的民生保障体系。大力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五年共新增就业岗位3万余个,转移劳动力 2.3万人,技能培训4000人,创业就业3000余人。
(资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