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经国务院同意,桃矿独立工矿区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工程试点。桃矿独立工矿区位于湖南省临湘市,矿区面积为203平方公里,距临湘市中心城区12公里,人口12.8万人。桃林铅锌矿经历115年的发展历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鼎盛时期采选综合生产能力达100万吨/年,被誉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矿区,经过一百多年的开采,终因资源濒临枯竭,于2002年实施政策性破产。面对困局,临湘市出台可行方案,加大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改造,注重安全环保,在产业转型、民生改善、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紧扣“民生”主题,替百姓谋一条活路。十年来,累计投资近2亿元,先后启动了水改、电改、路改和公益设施建设工程,至2015年,改造各类管网
桃矿安全饮水工程 桃矿棚户区改造工程
二是确立“环保”路线,替百姓谋一条出路。“安全”“环保”问题一直是遏制矿区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总投资9300万元的尾矿闭库治理工程、总投资1.55亿的重金属污染废渣治理工程均已竣工验收,实现植被绿化4000多亩,污染严重的13000亩土壤和30多公里水域得到有效修复。在产业发展中,淘汰落后产能,更注重生态环保,引进科技含量高、效益好、劳动密集型的浮标制作、饲料加工企业。合理利用优势资源,加大旅游产业发展,先后筹资2000多万元,对境内的老工业遗址和6501风景区洞内外进行了全面改造建设,并对龙源湖漂流、江南大漠等景点进行了捆绑开发;通过升级改造和开发,成功获批为国家级
治理后的尾矿库 治理后的堤坝
三是高举“经济”大旗,替百姓谋一条富路。在经济发展中,注重高规格、高起点科学规划,先后编制了《桃矿独立工矿区转型规划》和《桃矿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实施方案》,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避险安置、产业发展等方面着手,建立项目库,精心组织实施。由于政策优惠,服务优化,至2015年底,矿区引进了湖南新桃矿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九鼎牧业、临湘奥林渔具等工业企业22个,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亿元,使桃矿成为一个真正宜业的新型矿区。随着产业转型与项目建设力度加大,直接为下岗职工创造和提供就业岗位1135个;推荐1231人重新走上就业岗位;自主创业人数达1000余人。
(资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