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地区振兴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欠发达地区振兴发展

“新时期以工代赈工作指引”之二十一:西藏拉萨市

发布时间:2024/01/29
来源:振兴司
[ 打印 ]

西藏拉萨市:高效统筹“农推”“重推”推进以工代赈工作更多惠及当地群众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将以工代赈作为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提高技能的一项重要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以工代赈政策要求,出台《关于进一步在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将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简称“农推”)和在重点工程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简称“重推”)相关政策规范合并在一个文件中,明确以工代赈两类推广方式的范围和劳务报酬发放标准,提出项目建设管理全生命周期落实以工代赈政策要求,全方位推进以工代赈工作,促进以工代赈工作更多惠及低收入群众。

  一、《通知》出台背景

  一是落实国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多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组织动员群众参与工程项目实施,提倡多劳多得。国家发改委陆续出台以工代赈相关文件,把以工代赈政策作为完善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民生政策,高位部署、一体推进。二是夯实实践基础。“十四五”以来,拉萨市共实施以工代赈专项投资项目32个,总投资1.2亿元,发放劳务报酬2120万元,吸纳农村群众务工2543人,累计开展技能培训945人。通过系列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奠定了实践基础。三是呼应群众需求。当前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返乡农民工、脱贫群众、低收入人口等群体就业增收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返乡农民工、脱贫群众和城镇低收入人口对就地就近就业需求迫切,亟需出台总领性政策规范以工代赈实施。四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当前随着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一大批重点项目迅速上马,为实施以工代赈政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二、《通知》主要内容

  《通知》主要明确了以工代赈两类推广方式、两类推广范围、两类推广方式劳务报酬发放比例要求,并对项目建设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提出了落实以工代赈政策的具体要求。

  (一)项目谋划阶段。提出每年3月前,市、县两级要制定适用以工代赈的重点工程年度项目清单,并按年度滚动更新。项目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劳务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开展政策宣讲和劳动力状况摸底调查,组织动员当地农牧民劳动力、城镇低收入人口和就业困难群体等积极参与务工。

  (二)项目设计阶段。提出根据实际情况判定本项目是否适宜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等要件时,要专门体现项目用工需求和劳务报酬测算相关内容,明确实施以工代赈的建设任务、用工环节、用工数量和劳务报酬发放金额及标准。

  (三)项目审批阶段。在项目批复文件中确定采取哪类推广方式,对项目吸纳当地群众务工就业和发放劳务报酬提出具体要求,并在项目概算(预算)表中对每项具体工程应发放劳务报酬金额及项目发放劳务报酬总额予以单列。

  (四)项目招标阶段。在施工招标文件和招标公告中,对该工程适用以工代赈建设任务环节中吸纳当地群众务工具体人数和发放劳务报酬发放数额,按照批复的任务,提出具体要求。

  (五)项目实施阶段。在施工合同、监理合同签订过程中,把落实以工代赈用工、施工现场技能培训、劳务报酬发放等要求作为专款列入,协调项目施工单位落实吸纳当地群众务工就业和劳务报酬发放的责任义务,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六)项目验收阶段。重点把核查劳务报酬发放台账、培训台账作为重要验收内容,对建成的政府投资项目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实施情况开展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项目竣工验收、审计决算的重要参考。

  《通知》提出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重要意义,强化政策落实,准确把握和妥善处理好通过实施以工代赈推动工程建设与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的关系,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符合进度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应推尽推、能推尽推”“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尽最大可能在政府投资项目中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提出定期调度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以工代赈工作进展,将推广以工代赈政策落实情况列入年度评估督导范围,重点对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督导评价。提出要及时组织开展学习,规范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实施程序,严格落实政策制度,讲好以工代赈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提高劳动致富技能、增加群众收入创造幸福生活的鲜活故事,营造大力实施以工代赈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实践成果

  《通知》在全市政府投资项目中得到了充分实践,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十年规划总投资278亿元,完成国土绿化面积206万亩。作为全区工程覆盖范围最广、投资规模最大、增收效益最明显的重点生态工程、“一号工程”,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工程实施带动当地群众增收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拉萨市高位推动工程实施,精准把握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政策,做实项目前期,挖掘用工潜力,有序组织群众,充分拓展范围,强化技能培训,促进以工代赈政策功能作用在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中发挥得更广阔、更长远、更可持续。

  (一)项目前期突出“深”。按照《通知》要求,对项目谋划、设计、审批、招标、实施、验收全过程提出落实以工代赈政策具体任务,发挥发改部门在把关前期工作时的重要作用,在审批南北山绿化工程时,组织专家对项目以工代赈任务、用工环节、用工数量、劳务报酬发放进行严格审核,并同以工代赈专项项目管理有效衔接,在概算表中对劳务报酬发放数额予以单列。

  (二)组织群众突出“细”。制定《拉萨南北山绿化劳务合作组织组建方案》,先后组建21个劳务组织专门为南北山绿化工程输送务工群众,部分劳务组织成立临时党支部,与项目单位点对点对接务工需求。项目单位同当地人社部门建立劳务沟通协调机制,项目实施前充分开展劳动力摸排,项目单位精准测算劳务用工需求,反馈人社部门,人社部门及时通知劳务组织,劳务组织按要求提供务工人员,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和劳务供给服务能力。工程实施以来,各类劳务组织累计向南北山绿化工程输送务工群众达380万人次。

  (三)推广范围突出“广”。充分利用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投资类别多的特征,鼓励在企业投资的南北山绿化工程中积极采取以工代赈方式扩大就业容量,拓展以工代赈方式推广覆盖面。工程实施以来,企业投资的南北山绿化工程投资达16亿元,累计吸纳当地群众就业15万人,累计发放劳务报酬3.9亿元,劳务报酬发放比例达24%。

  (四)技能培训突出“强”。明确技能培训要求和就业增收措施,综合采取设立专职管护员岗位、聘用群众参与管护、组织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等方式,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教学、培训+上岗等方式,组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30余次,累计培训1400余人,帮助群众学习掌握造林绿化基本技能,为重点工程项目培养熟练劳动力。

  (五)劳务报酬突出“实”。挖掘南北山绿化工程中涉及挖坑、客土、播种、植苗、苗木及肥料搬运等建设环节实施以工代赈任务,充分吸纳当地群众就业。截至目前,工程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9亿元,累计吸纳当地群众就业28万人,发放劳务报酬7亿元,劳务报酬发放比例达24%。同时在后期管护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每2200亩开发1个南北山绿化专职管护员岗位,已累计开发170个岗位,每人每月发放600元,每人年均增收7200元。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