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地区振兴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欠发达地区振兴发展

“新时期以工代赈工作指引”之十七:安徽省金寨县

发布时间:2023/11/17
来源:振兴司
[ 打印 ]

  编者按:以工代赈是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提高劳动技能的一项重要政策。重点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大、受益面广、带动效应强,吸纳当地群众就业潜力巨大,是实施以工代赈的重要载体。2022年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工作方案的通知》。为指导各地更好推进重点工程项目以工代赈工作,现将有关地方和部门典型做法予以刊载,供各地参考借鉴。

安徽省金寨县:坚持重点突破推进以工代赈方式推广

   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将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作为扩宽就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的重要方式,重点将美丽宜居自然村庄环境整治项目作为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试验田”,在一批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前期工作简单、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村容村貌,更是促进了群众就业增收、激发了内生动力。2022年以来,金寨县已经在402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环境整治项目中推广了以工代赈方式涉及投资总额 1.2亿元,累计发放劳务报酬3720万元,发放比例达31%。

  一、高位推动,当好“试验田”的“指导员”。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政策内涵新建设范围广、涉及单位多,需要高位推动,统筹协调。高规格推进形成县级抓统筹,部门抓落实,乡村抓实施的工作格局成立县级推广以工代赈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发改委牵头县直12个部门为成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推进项目认定、资金安排监督调度等具体工作。高效率监督制定高效全面的跟踪监督机制,每月开展项目调度,明确县村三级负责专人,村级每周查看项目现场,乡镇每月编写图文调度,县级每月填报信息调度系统,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监督项目实施情况不定期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难点堵点,协同解决重点问题。高质量落实将申报项目尽量纳入县级项目库、行业年度规划和当年资金计划,保障项目资金的有效落实发挥财政、人社、自然资源、招投标管理等成员单位的职能优势,分析研判报酬发放、务工组织、用地审查等关键环节,保障项目实施质量和效率

  二、规范流程,当好“试验田”的“技术员”。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县推广以工代赈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研究分析项目实施效果,出台规范文件,推动项目建设流程规范化。坚持试点先行。对照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项目清单,组织部分单位在乡镇开展推广项目建设试点同时指导工作经验足、建设效果明显、责任心强的乡镇探索试点村民自建模式。完善政策体系。金寨县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出《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实施方案》《关于抓好关键环节实施好以工代赈方式项目建设的通知》《金寨县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工作流程》《金寨县以工代赈项目村民自建流程》等政策文件。强化重点突破经过多方论证,结合乡村建设及群众需求,将美丽宜居自然村庄环境整治作为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重点领域该领域具有投资规模小项目覆盖面广参与用工人数多等特点,适合以工代赈方式推广

  三、紧盯重点,当好“试验田”的“管理员”。明确职责分工。县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初审、资金下达、进度调度、综合管理和竣工验收;县发改委负责管理验收、综合协调、组织培训等;乡村两级负责项目全流程建设实施,落实好务工组织、劳务报酬发放、务工技能培训等环节。抓实关键环节。县直主管部门确立专人作为项目直接监管责任人,主要紧盯务工组织、劳务报酬发放、技能培训的“赈济”环节执行情况;对照务工协议、务工群众花名册、培训台账等实地核查务工人数结构、技能培训开展情况;查看劳务报酬发放表、发放公示台账核实务工群众真实收入情况。确保双重达标。项目完工后,县发改委配合县行业主管部门按照“项目行业标准+赈济目标”双达标要求进行综合验收,检查群众务工组织方案、用工合同所列务工条款、技能培训方案等落实情况,核查工程质量检测报告、群众务工台账、劳务报酬台账、就业技能培训台账的真实性和规范性。严格验收标准,对群众务工组织不到位和劳务报酬发放不符的一概不予验收通过。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