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地区振兴 > 生态退化地区治理

一江好水护京城,生态扶贫显成效--河北省承德市推动生态资源优势向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转变

发布时间:2021/04/26
来源:振兴司
[ 打印 ]

  河北省承德市坚持“治水、管水、涵水、护水”并重原则,全面推进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滦河入库(潘家口水库)水质潮河、清水河出境水质均达到Ⅱ类标准,潮河古北口断面、清水河墙子路断面总氮浓度分别比2017年下降16.6%和25.7%确保了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

  坚定不移保证水质安全。2017年6月,河北省与天津市签订《关于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2019年12月续签二轮协议。2018年11月,河北省北京市签订《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在两项机制的助推下,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累计获得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12.14亿元。承德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监管并重”的思路,不断加强科技引领、监督管理、联防联建,有效拦截面源污染,持续推进综合整治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生态扶贫助力脱贫攻坚。2016年以来,围场县、隆化累计获得中央生态环境保护资金2.54亿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15.7亿元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生态环境部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02亿元、引进帮扶资金4.86亿元,培训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10000余人次,购买和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3200余万元,着力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培育壮大扶贫产业,助力两县成功实现“脱贫摘帽”。

  生态资源优势向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转变。承德市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着力打造生态品牌,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试点,推动产业绿色化、生态化。围场县八顷村依托当地资源特色,通过精准引种、科学比选、多元联动等方式,配套发展金莲花、富硒马铃薯、玫珑瓜等种植产业,带动100余户贫困户增收90余万元。隆化县团瓢村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栽植有机山楂、草莓等,帮助120名贫困群众年均增收1万元150户贫困户年均分红3000元。

  创新方式助力发展富民产业。引进山东兖矿集团在围场县投资5000万元建设30万吨/年型煤生产线,蚂蚁金服集团在隆化县栽植油松2000亩,促进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贫困群众就业机会有效增加。接入阿里巴巴消费扶贫专区、中国农业银行“掌银宝”扶贫商城,线上销售两县127个品种农产品,农产品产销对接渠道不断拓展。搭建生态产品及其价值交易的市场平台,开展碳排放权、水权等市场化运作交易,实现市场交易活动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经济社会共赢发展。围场县依托塞罕坝机械林场在水源涵养、固碳释氧等方面的生态资源优势,开发森林管理碳汇项目,2018年达成碳汇交易3.6万吨,实现收入90万元,成为周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