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地区振兴 > 老工业地区振兴发展

武汉市古田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做法及成效

发布时间:2014/03/20
来源:地区振兴司
[ 打印 ]

:城区老工业区是许多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一些城市积极开展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也形成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值得其他城市借鉴。即日起,东北振兴司利用本简报组织开展“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交流系列报道”。

 

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交流系列报道之一:

 

武汉市古田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做法及成效

 

一、古田老工业区概况

口区位于长江与汉水交汇处,是武汉市7个中心城区之一。古田老工业区位于口区西部,东起古田五路,西至长丰大道和工农路,南临汉江湾,北达南泥湾大道和长丰大道,占地面积5.8平方公里。建国初期,古田地区先后布局了武汉制氮厂、制药厂、内燃机厂、柴油机厂、轻型汽车厂等100多家重点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古田及周边区域聚集了330家工业企业,形成了汽车、机械、化工、医药、轻纺、印刷等多个产业门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武汉市最悠久、最密集、最典型的传统工业基地为武汉的工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世纪之交,古田老工业区陷入发展困境。与其他老工业基地一样,机制僵化、管理不善、效益滑坡、污染严重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最困难的时候,企业亏损面达73%6万名工人下岗,200万平方米厂房闲置,每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1500吨,环境污染严重。地处中心城区的古田老工业区转型,既要面对城市功能升级、产业调整、民生改善的共性问题,也要面对大量化工企业搬迁后环境修复的特殊难题。

二、主要做法

古田老工业区经历了“退二进二”、“退二进三”两轮改造,得到了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03-2008年,“退二进二”,发展都市工业的探索阶段。为了摆脱国有企业面临的普遍困境,2003年开始,武汉市将古田地区作为全市老工业区改造的试点,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制定特殊政策,由市土地储备中心出资收储企业土地,交由区政府建设都市产业园,土地出让资金用于企业的改制、重组、腾退。2006年,都市产业园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享受相关扶持政策。2008年到现在,工业外迁,打造生态新城的改造阶段。市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区政府主导运作,以企业搬迁为切入点,以盘活土地资源为主要途径,全面加快企业生产环节外迁,同步推进产业转型、城市功能转型、环境再造和民生改善。

一是完善土地规划政策,激发土地资源活力。批准成立了区级土地储备中心和融资平台,对搬迁企业原址土地进行收购储备。原址土地适宜于商业开发的,由市规划、国土部门调整用地规划,并结合企业搬迁成本,合理确定开发条件。通过土地市场化运作,解决了企业搬迁改造资金来源。

二是加大财税支持,破解资金瓶颈。将企业搬迁土地出让净收益、化工企业启动搬迁三年内(2008-2010年)产生税收市级实得部分全额补贴区级政府,统筹用于支持化工企业搬迁;明确古田地区主要市政设施建设上以市级投入为主。有效弥补了企业搬迁资金缺口,缓解了基础设施、环境修复等搬迁改造后续投入对区级财力的巨大压力。

三是扶持企业迁建,调动企业和职工搬迁积极性。搬迁企业土地交易所得税收全额补贴企业,用于厂区迁建。对搬迁到武汉化工新区的企业,在新厂区土地征用方面给予优惠,对新厂建设相关规费予以减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分别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支持企业外迁。制定化工企业职工安置个性化政策,享受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待遇。

特别是古田老工业区拟纳入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以后,省、市相继建立协调推进机制。省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从财税、融资、土地等方面对古田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给予倾斜支持。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工业区转型发展,市级服务业引导资金、工业结构资金等向古田倾斜,集中用于新产业培育、企业升级改造;市级城建资金先后投入15亿元,加快古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园博会等公益项目布局古田地区。区政府按照统筹老工业区发展、提升城市价值的思路,谋划提出了中国“汉江湾”的概念,举全区之力打造新古田、发展新经济、开创新生活。

三、阶段性成效

在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古田老工业区按照打造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示范区的新要求,全面推进搬迁改造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企业搬迁取得突破性进展。已经关闭搬迁企业276家,占规划搬迁关闭企业总数的84%。有机实业等15家化工企业全部签署土地收储协议,远大制药环宇化工11家企业完成搬迁整治,力诺化学、无机盐等4家企业新厂区建设提速、老厂筹备搬迁。化工企业搬迁启动片(古田正路北片)1135亩地块进入了开发建设阶段,一期凯德古田广场破土动工,二期顺利挂牌,古田地区即将告别化工时代。

产业培育初见成效。利用企业搬迁腾退的资源和空间,加快发展以电子商务为龙头的新兴产业,建成专业园区20万平方米,聚集了中文百科、中国网库等电子商务企业200多家。建成40万平方米的汇丰总部园区,引进了企业总部100多家。江城壹号文化创意产业园、“古田记忆”新媒体产业园部分建成开园,都市产业核心园区入选全省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古田地区纳入武汉金融集聚发展区规划范畴,古田正变身为新兴产业投资的热土。

生态建设卓有成效。全长14.5公里、面积100万平方米的汉江公园,绵延10 公里占地400万平方米的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以及园博园、张毕湖、竹叶海3个面积1000亩以上的大型城市公园正在建设中。主次干道建设全面加快,长丰大道高架桥启动建设,江汉六桥加快建设,南泥湾大道东段、古田四路延长线即将通车。“汉江湾”靓丽身影初现轮廓。

社会事业持续发展。不断加大古田地区公共服务设施投入,集中布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一批重大公共服务项目。新一职教中心投入使用,世界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场馆建设全面启动,区养老福利大楼、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即将建成投入使用,群众共享更多发展成果。

承载着工业文明的古田老工业区,正怀着“奋力突围、率先破局、重塑辉煌”的热望,朝着产业集聚之城、生态宜居之城、民生幸福之城的炫彩蝶变,美丽“汉江湾”将成为古田老工业区新名词。

(武汉市口区政府供稿)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