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其中包括“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为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现代先进技术广泛运用为基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为引领、以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为方向、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以满足消费需求为目的的新型产业体系,是现代生产力的基本载体。
与传统产业体系相比,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高效协同、绿色低碳、自主可控、竞争力强等诸多特征。从结构优化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将通过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在整个产业体系中的比重,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从技术先进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将通过广泛应用以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科技和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标志性前沿性创新技术,在关键领域加快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从高效协同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将通过推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从绿色低碳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将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全过程和各环节,深入推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升级,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节能低碳、清洁环保的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从自主可控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将通过在重要领域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攻克“卡脖子”技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在面对外部风险挑战时形成较强韧性和抗冲击能力。从国际竞争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将促进我国产业整体迈上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形成较强的价值创造能力,提高供给质量、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从而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我国把握发展新机遇、有效应对新挑战,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正在进入快车道,必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