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一、期货的产融结合
3月21日,热轧板卷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至此,焦煤、焦炭、铁矿石、螺纹钢、线材、热轧板卷等钢铁产业链上的主要期货品种都已上市。另据郑州商品交易所消息,铁合金期货将于近期上市。这意味着,期货市场拥有了一条完整的钢铁冶炼产业链。今年第一季度,大宗原材料价格窄幅下降,钢材价格跌至近20年来的最低点,预计短期内钢铁市场回暖的可能性非常小。目前,冶金原料和钢材的价格风险是钢铁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市场对规避价格风险的需求与日俱增。钢铁企业应积极利用期货、铁矿石掉期和钢材电子中远期交易市场,开展与钢铁有关的原燃材料产品和钢材期货或钢材电子中远期套期保值业务,运用期货和外汇工具对冲大宗原燃材料衍生品化的风险,规避和减少原燃材料和钢材的价格波动对集团盈利水平的影响。同时,企业应制定内部工作流程(内部操作规则),做到风险的可识别、可防范、可应对、可追责。
二、资本运营的产融结合
减少资产负债率。要快速实现这一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兼并重组;另一种是以资本为纽带,优化产业结构和产权结构。如果有充足的时间,企业可以选择较慢的自我发展的方法。比如,开展降本增效、修旧利废、低库存运营、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等。
用金融工具打通产业链。钢铁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构建产业化的集团,提升钢铁流程的创效能力。
多渠道融资。钢铁企业已广泛采用的融资模式有:股权融资、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租赁)、发行短期融资券和发展钢铁电子商务等。下一步,可更多采取的措施有试水可交换公司债券;借助人民币可以自由交易的离岸市场来融资,如香港;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
三、多元化的产融结合
介入金融租赁行业。钢铁企业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可以有效满足钢铁企业的融资需求,通过金融杠杆(10倍)的作用有效利用境外低成本资金(目前境外资金成本在4%左右),服务集团的流动性管理,获取高于主业的经济收益(融资租赁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在10%-30%之间,远高于钢铁行业的收益率)。
“跨界”中小金融机构。早在3月11日监管机构推出民营银行试点方案之前,已有宝钢集团、山钢集团济钢公司、沙钢集团等多家钢铁企业先行跨界。
四、企业应加强内部配套管理
关注成本,关注财务管理。当钢铁企业无法把握钢材价格变化规律,甚至对价格的持续下跌束手无策之时,对经营成本的控制与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盈利水平,影响着企业的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销售净利率、现金流量财务指标的变化。所以,企业必须更加关注公司的财务管理。现在,鞍钢、沙钢、太钢都成立了财务公司,对标挖潜的范围更加广泛,坚持考核核算单位最小化,考核指标直接与工资奖金挂钩。
鼓励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钢铁企业转型发展的核心是持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仅仅是生产规模。推动生产率大幅增长的关键在于创新,措施包括营造创新环境、加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体制机制的变革、形成合作机制等。同时,要不断地提升效率,包括人的效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工序间作业效率、产品成材率和订单一次完成率。
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企业要做到用好增量,一方面是明确增量的投向,集中精力投资高附加值项目,提高资金的归集率和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是要压缩一切非经营性支出,实现资产轻量化。在盘活存量方面,一是加速低效和无效资产处置,提高资产质量,继续提升资产运营效率和价值创造水平。二是逐步把分公司和子公司现有的资源资产优势、装备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等整合集中,发挥“1+1>2”的作用。三是通过创新金融工具盘活存量资产。未来可以探索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企业优先股,或推动非钢产业中盈利的分公司和子公司分拆上市,增强钢铁企业的再融资能力。
来源:中国冶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