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产业发展 > 服务业发展

创新服务业管理模式加速济南服务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6/10/19
来源:产业司
[ 打印 ]

  作为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近年来济南市政府以服务业“大部制”管理模式为切入点,在创新服务业管理体制机制、大力培育重点产业、促进新兴业态集聚发展等方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完善了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有效提高了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近五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从2010年的52.6%上升到2015年的57.2%。

  一是成立服务业“大部制”管理模式,合力推进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在不突破市编委核定的机构个数、编制总量和领导职数的前提下,济南市高新区按照“大部制”管理思路,整合发改、商务、科技、金融等部门的服务业职能,专门成立了服务业促进局,负责统筹协调、整合利用各方资源,统筹协调服务业改革中的各项财权、事权,合力推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推动服务业区域合作,实现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推动成立了全省首个跨市域行业协会—济莱协作区现代服务业促进会,促进济南、莱芜开展智慧城市和大旅游产业项目的合作,引导莱芜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宽济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实现互惠、优势互补。此外,还出台了《济南莱芜关于互设旅行社服务网点的实施意见》,实现了济莱两市以市民待遇相互销售公园通游年票和旅游年卡。

  三是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一是通过直接补贴方式大力扶持行业组织和社会企业参与公共服务,如通过电子商务人员培训补贴,鼓励民间培训机构参与人才培训,培育壮大了培训行业,并解决了电子商务人才缺乏的难题,支撑了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二是以政府基金为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成立服务业基金,并采取“政府监督、市场化运营“的方式对优质服务业项目和企业开展投融资服务,在社会资本逐渐壮大后,政府再有序退出。

  四是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带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济南市把支持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抓手,如重点打造老城优化升级区即二环路以内区域,以文化旅游、金融商务、高端商贸、信息服务等高端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在现有基础上加快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打造全市乃至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依托这一发展较成熟、运作较成功的服务业集聚区,积极开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的试验示范,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发展,提升服务业对全市、乃至全省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引领带动能力。

  五是成立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营造良好服务产业链生态。济南发改部门遵循“抓大带小”的工作思路,推动成立了济南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通过积极打造与政府招商政策相结合、以大企业为龙头、以股权为纽带,大中小企业抱团成长的利益共同体,探索出了“互联网+产业+楼宇”服务联合发展的“济南模式”。即把实体服务企业植入楼宇,打造服务产业总部基地、产业链集聚载体和税收亿元楼,这对于完善服务产业链生态和消化写字楼库存具有重要探索性意义。

  六是通过实施产业联动发展示范试点工程,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济南市十分注重不同业态之间的融合与交叉,在融合中提升效率,在交叉中培育新兴业态。发布《济南市关于加快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和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农业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先后出台了《济南市关于加快发展文化实体经济的意见》、《济南市关于加强文化产业园区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将发展文化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初步形成了“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