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产业发展 > 服务业发展

湖南衡阳市服务业发展成就显著

发布时间:2015/11/20
来源:产业协调司
[ 打印 ]

  近年来,衡阳市把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服务业总量稳步增长,占比持续提高,贡献不断加大,逐步成为全市经济“稳增长”的中坚力量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抓手。

  一、规模稳步扩大,增速领跑三次产业。“十二五”以来,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510.19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910.98亿元,增长1.8倍,年均增加100.20亿元。2011年至2014年,服务业占GDP比重分别为34.6%、35.0%、36.5%、38.0%,呈逐年上升态势;相比之下,第二产业比重则由2011年的48.6%下降到2014年46.7%。2011年至2014年,服务业增速分别为13.2%、13.5%、12.8%、13.1%,除2011年外,均超过同期GDP及第二产业增速;四年年均增长13.1%,分别比GDP、第二产业快1.6和0.2个百分点。

  二、贡献持续增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以来,全市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迅速提升,2014年,服务业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9.0%,比2010年提高16.2个百分点。服务业的较快发展促使全市经济由工业主导向工业、服务业协同拉动转变。

  全市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市税收总收入的比重持续走高,服务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2014年,服务业各项税收合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0.11亿元,是2010年的2.9倍,占全部税收收入的62.2%,比2010年提高16.4个百分点。从税收贡献看,房地产业税收收入最高,占全部服务业税收收入的38.1%,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分列第二、三位,占比分别为19.4%和13.4%。

  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截止到2014年底,城镇(非私营)单位服务业从业人员为30.41万人,比2010年增加9.8%;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增长较快,其中,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分别为33.3%、27.8%和22.1%。

  三、投资保持高位,重点领域投资加快。“十二五”以来,全市服务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4年,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6.30亿元,是2011年的2.8倍,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0.2%,高出第二产业3.3个百分点,比2011年提高11个百分点。从2014年服务业分行业投资情况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占全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27.6%,居所有服务业行业之首,房地产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分居第二、三位,占比分别达到20.0%和14.5%。增速方面,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服务业行业投资快速增长,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420.0%,教育增长264.5%,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107.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64.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也保持较快增长,增幅分别为146.4%、97.2%、61.5%。

  四、居民消费逐步提升,民生持续改善。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多、更新、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居民消费档次也逐渐从一般家庭生活消费向休闲、信息、文化教育等中高档消费延伸。2014年,衡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交通及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性支出5526元,占全年消费性支出的比重已达32.1%,较2010年提高了 3.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上述服务性支出为2645元,占全年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也达到29.6%,较2010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同时,服务业发展规模扩大和效益水平提高,也给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和创收机会,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14年衡阳市农村居民人均从第三产业获得的现金收入为1222元,是从第二产业获得现金收入的7.1倍,较2010年增加了5.4倍。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