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深入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相关工作,服务业发展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服务业发展总体情况 2014年全市共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256.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4%,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提前1年达到试点方案确定的目标。全市服务业完成投资1848.6亿元,同比增长13.3%。鲁商集团、山航集团、浪潮集团、高速集团、润华集团等5家企业进入全国服务业企业500强,阳光大姐、韩都衣舍等影响力强、服务面广的企业快速成长,嘉华国旅、山东中孚、山东众阳等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增添了产业发展活力。中央商务区、山东药谷等园区建设招商加快推进,省会文化艺术中心、绿地普利中心等城市新地标快速崛起,天下第一泉景区的吸引力显著提高,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试点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2014年以来,全市积极应对复杂严峻形势,充分发挥体制机制新优势,服务业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金融、信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商务会展”5个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金融服务中心。2014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42亿元,同比增长16.1%。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2010.2亿元和10002.5亿元。汉峪金谷、金融商务中心区建设进展顺利,财富管理、股权投资、融资租赁、金融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等业态健康发展,建立了多支服务业创投基金,对实体经济的支撑服务进一步加强。全市新三板上市企业达到24家,居全省首位。
信息服务中心。全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750亿元,同比增长29.9%,占全省软件业务收入总量的60%左右。着力扩大信息消费,获批国家电子商务和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大力发展信息服务贸易,全年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达到23.9亿美元,同比增长58.3%,居全省首位。浪潮云计算广泛应用,鲁能智能占据国内过半市场份额,华天软件成功推出技术创新与服务模式创新融合的新商业模式。
现代物流中心。全市实现社会物流总额16500亿元,同比增长22%左右,增幅居全省首位。相继出台了《济南市物流产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济南市关于加快发展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济南市物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线,进一步促进区域内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融合。传化泉胜物流公路港、普洛斯物流园区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佳怡物流、兰剑物流等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快速发展,先进物流技术装备运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文化旅游中心。全市共接待游客5588万人次,同比增长9%;实现旅游消费总额658亿元,同比增长14.7%。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国际旅游名城的意见》,统筹推进旅游业“十大工程“建设。组织举办了泉水节、国际泉水冬泳节、国际旅交会等节会活动。明府城、大千佛山景区提升工程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一批“智慧旅游”项目加快建设,东方神话、龙冈梦幻星空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华润兴隆泛旅游综合体、东方威尼斯等大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商务会展中心。全市共举办各类展会活动161个,较上年增加6个,成交额1410亿元,同比增长9.8%,拉动相关行业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11%。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西区国际会展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丞华展览等一批会展企业迈出国际化步伐,物流装备、医疗器械、节能环保等一批自主品牌展会蓬勃发展,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
三、开展的主要工作 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对试点区域改革发展工作积极予以指导,对重点项目资金安排予以倾斜,在成立行业协会、培育创新团队、开展示范宣传、举办创新论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推进济南市市中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扶持建设基金集聚区。
(一)培育重点企业。把培育企业发展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建立了后备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总部企业、招商企业四个法人库,积极对接资源,优化产业生态,实施政策聚焦,加强对县市区考核,形成企业集群竞进升级的发展态势。近2年来济南市每年增加100家左右规模以上重点服务业企业, 2014年全市51家法人企业总部实现“三税”(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地方分成12.5亿元,同比增长20.7%。
(二)支持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组织成立了济南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搭建了金融投资、财务会计、法律认证、信息咨询、人力资源、现代物流、商务办公、创业辅导等八大服务平台,服务于300多家中小服务企业,开展了联合采购、联合营销、融资规划、资源对接等活动20余次,举办了山东省首届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大会,创立了“联合体-载体-实体”(UBC)运营模式。联合会筹资建设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项目开工,将打造成为济南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基地、品牌展示基地、人才汇集基地和职业培养基地。
(三)加强载体支撑。围绕服务业加快发展,重点规划建设了创新谷、鑫茂科技城、唐冶设计创意产业园、市中创新设计产业园、历下广告创意产业园、历下人力资源服务园、鲁电节能环保产业园、传化公路物流港、佳怡物流金融服务港、检验检测产业园等服务业园区。积极搭建云服务、云交易智慧园区支持系统,优化交通枢纽与园区之间的衔接通道,打通与各生产制造基地之间的有机联系,不断增强园区的服务支撑能力。
(四)提升服务品质。制定一批更加严格的地方服务业标准和行业服务规范,形成一批国家级、省级服务标准,打造“济南标准”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制定行业规则,输出质量体系,整合产业资源,以服务质量为竞争优势实现扩张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服务名牌,树立“济南服务”的群体品牌形象。加大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保护力度,重点推广浪潮创新经验,争取拥有更多的服务业自主知识产权,形成自有创新品牌。
(五)开展区域合作。协调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旅游业合作发展,推动成立了“山东省会城市群旅游联盟”,支持省会城市群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推动出台了《济南莱芜关于互设旅行社服务网点的实施意见》,实现了济莱两市以市民待遇相互销售公园通游年票和旅游年卡。围绕济莱协作区物流业一体化发展,重点推进“五个一”工程,即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建设都市圈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起一支物流发展产业基金、开办一个物流专业银行、成立一所物流研究院,建立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六)加强人才支撑。制定服务业人才指导目录,符合目录的海内外人才享受百千万高层次人才计划,加大对服务业领军人物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对重点培育企业,定期组织赴“985”、“211”高校开展招聘活动。确定一批具有“仿真性、先进性、专业性、适用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服务业公共实训中心。
(七)促进创新发展。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与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支持韩都衣舍等企业打造供应商辅助管理平台,共享生产线、生产设备等制造资源,推动生产制造向智能化、柔性化、定制化和网络化发展。培育嘉裕财富管理电子商务平台、众阳健康管理服务平台、舜德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平台等一批创新项目及创新团队。依托“淘商汇”、“闯客空间”等平台加强各类创新项目、创新企业孵化工作。成立济南小微企业之家电商运营团队,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综合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