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产业发展 > 服务业发展

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经验交流选编之二(广州市)

发布时间:2015/01/14
来源:产业协调司
[ 打印 ]

  广州市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2008年就制定印发了《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对服务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在此基础上,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了金融业、现代物流、总部经济、信息服务等空港经济等“1+N”政策文件,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总体情况

  广州服务业发展现状可以用“三个超60%”来概括: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60%,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标志着广州已迈进服务经济发展新阶段。近年来广州市服务业增加值稳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服务业比连续3年居全国大城市第二位,仅次于北京。2013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963.9亿元,增长13.3%,占GDP比重为64.6%,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62.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6%。2014年前三季度,广州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747亿元,增长9.2%,占GDP比重达到 64.7%,为优化广东、广州经济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统筹组织,促进工作落实

  自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以来,广州市将试点列入党委和政府年度重要工作,召开会议、成立机构,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省政府通过在广州召开全省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现场会,总结全省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经验,进一步部署广东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广州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作为统筹改革试点工作的决策主体,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决策部署,研究和协调解决改革试点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二)科学谋划,明晰发展方向

  编制规划、出台方案、制定政策,科学谋划,做到谋定而动。南沙新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同意,《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印发,市政府相继出台《广州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广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服务业发展规划,为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被纳入广东省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并在《广东省服务业“十二五”发展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工作方案》中,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广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广州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广州市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三)重点突破,加快产业转型

  一是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质态转型。紧紧围绕建设以商贸会展为主体功能的国家服务业中心的战略目标,发挥商贸会展的主体功能和龙头带动作用,增强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形成商贸会展、商务与科技服务、金融保险等3个增加值超千亿元的服务产业集群。

  二是突出集聚发展,推动服务业发展模式转型。重点建设天河中央商务区(广州国际金融城)、琶洲会展总部功能区、白云新城商贸文化功能区、白鹅潭现代商贸功能区、城市新中轴线高端服务业功能区、广州(黄埔)临港商务区等6大服务业功能区及21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三是突出招大引强,推动项目投入质量转型。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突出抓好服务业省市重点项目、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战略性主导产业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举办“新广州·新商机”系列推介活动,共签约服务业项目上百个,极大增强了服务业发展后劲。

  四是突出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出台《关于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产业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规划引领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广州市战略性主导产业资金管理办法(暂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产业、用地、资金等方面加大对服务业的扶持力度。

  五是突出改革试点,增强发展活力。深入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协调解决试点中遇到的问题。探索建立开放竞争的服务业市场机制。出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其配套文件,破解民间投资准入难、融资难、用地难问题,优化了服务业发展环境。探索形成与国际接轨融合的服务业产业体系。

  (四)目标管理,提升运行质量

  《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广州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广州市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均确定服务业发展改革阶段性目标,省政府、市政府每年按照上述目标进行检查考核。在推进服务业改革试点过程中,省市有关部门、市直相关部门和区(县级市)政府作为具体改革任务的实施主体,明确专职机构和人员,研究部署本部门、本区域的改革工作。通过制定阶段性考核目标,加强监督,把转型升级贯彻到整个工作之中,全市服务业运行质量和经营效益有新的突破性提升。

  三、基本经验

  (一)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推进服务业高端化、市场化发展

  改革创新是广州发展的制胜法宝和动力源泉。广州通过改革创新,不断推进服务业高端化、市场化发展。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广州坚持科技创新,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贯穿于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实行商事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分离等系列措施,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在经济领域,推进产权交易市场改革创新,加快国有服务企业改革发展步伐,优化民营服务企业发展环境,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卫生服务。充分激发服务业企业的创新活力,让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并把创新作为自身发展的引擎。如广州励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探索,逐步打造一条“创、研、演、播、展”一体化的文化科技产业链,较好地解决了文化科技产业创新与创意、开发与研究、规模化生产以及市场营销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广东物资集团通过制定木材行业交易标准,形成的鱼珠木材价格指数成为中国木材市场定价标杆。正是坚持改革创新,才促使广州服务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朝着高端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二)始终坚持开放合作,不断推进服务业国际化发展

  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通过出台文件,推进营商环境国际化;通过广交会这一著名品牌,不断拓宽国际国内市场;同时通过实施CEPA,加快推进穗港澳合作。通过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加快推动中新双方深度合作。南沙新区规划获国家批复后,广州被赋予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化城市的新使命,明确提出要“立足广州、依托珠三角、连接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把南沙新区建设成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新型城市化典范、以生产型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实验区,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这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进一步提高广州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重大战略举措,为广州服务业国际化提供更好的机遇。

  (三)始终坚持资源整合,不断推进服务业集约化、一体化发展

  针对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企业规模不大、发展模式粗放、资源分散、同构竞争严重的情况,广州市政府大力推动服务业资源整合,不断推进服务业集约化、一体化发展。广州充分运用“退二进三”、“三旧”改造等政策,统筹全市土地储备开发,保障服务业试点建设土地需求。大力推进交通、教育、通信、社保医保、金融服务等以广州为基础的珠三角一体化。岭南通实现在省内21个地市通行使用,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应用最广的公交一卡通系统。在社保医保方面养老保险和流动就业人员失业保险关系实现无障碍转移,参保人医疗费用可在推行指定医院进行直接结算。广佛两地有19家商业银行免收行内汇兑和存取款手续费,9家股份制银行实现跨行通存通兑。

  (四)始终坚持优化政务服务,不断完善服务业发展体制环境

  优化行政审批,整合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及审批环节,从而压缩审批时限,探索下放行政审批权限;完善企业服务,以行政服务中心为平台,建立网上并联审批“绿色通道”;开展服务业标准建设,开展广东省中医院、天河智慧社区等7个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广州移动电子商务(M2M)等8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涉及物流、科技、医疗、商贸、旅游、社区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广州移动电子商务和广东省中医院均为全国首个同类试点。创建了12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企业,居广东省首位。《珠江游览船星级划分与评定规范》等30多项服务业类地方技术规范获得立项,发布了《绿道旅游服务规范》等20多项服务业类的地方技术规范,为广州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