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产业发展 > 服务业发展

呼和浩特市扎实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发布时间:2014/09/26
来源:产业司
[ 打印 ]

  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对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高度重视,坚持把试点作为改革创新、经济转型、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促进全市服务业快速发展。

  一、服务业发展情况 

   (一)产业转型速度加快。开展试点以来,服务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2011-2013年年均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3%;2014年上半年,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845.3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6.2%,占内蒙古自治区服务业增加值近30%。在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的同时,新兴服务业发展步伐逐步加快,云计算、金融、电子商务、旅游休闲等新兴服务产业迅速崛起,目前已经形成了现代金融、科技研发、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为主体的集聚发展态势。

  

  (二)基础建设力度加大。2013年全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115.8亿元,投资总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1.8%。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7.68:18.3:74.1。今年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共计232个,总投资4385.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18个,总投资4375.11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100个,总投资3805.16亿元,为打造功能突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区域性服务业中心提供了有效支撑。

  (三)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呼市确立了构建四个中心、三大基地,即“西北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西北商贸流通中心、全国性特色产业研发服务中心、国际草原文化创意中心、西北地区旅游综合服务基地、西北地区总部基地和国家云计算产业基地”的发展格局,为加快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和服务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并在资金、政策、服务上向集聚区倾斜,促进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和新兴服务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影响力明显提升。

  二、主要举措

    (一)加强领导,积极推进服务业重点行业加快发展。今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呼和浩特市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方案》,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每位副市长牵头一个服务业重点行业,明确工作要求、进度要求、考核要求。各区(县)、各部门根据责任分工制定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依据自身比较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突出特色,全面深化服务业改革和创新,大力推进云计算、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十二个重点行业发展,并通过实施规划导向、项目带动、集聚发展、品牌培育、综改示范、区域合作六大工程,夯实服务业发展基础。

  

  (二)腾笼换鸟,大力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通过在城东如意工业园区和城西金海工业园区大力推进“退二进三”战略,全力打造如意总部基地和金海电子商务基地,推动工业园区产业转型发展,促进了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截至目前,如意总部基地已入驻企业451家,金海工业园区签约的电商企业35家。同时,全面启动白塔机场迁建工作,释放城东100平方公里土地,并规划建设盛乐国际机场空港经济区,大力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

  (三)筑巢引凤,积极推进服务业载体建设。积极探索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管理的新模式,重点培育了现代物流园区、商贸功能区、旅游休闲区、中央商务区、科技创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六大类20个服务业集聚区,促进企业集中、产业集聚、资源共享、经营集约,培育了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学科技园等一批主导产业突出、服务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城市功能的新亮点,扩大就业的新空间。

  (四)发挥优势,积极推进产业高端转型。借助地理、气候、能源等优势,加快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和推进云应用发展。目前,两个云计算发展重点园区已吸引了三大电信运营商在内的8家云计算相关企业,计划投资700亿元以上,建成后机架柜数可达23.7万个,各类服务器数量可达368万台。百度、搜狗、电信IT事业部、腾讯、阿里大型数据应用企业已入驻运营。云应用企业方面,积极引进了微软、IBM、航天五院等一批云计算知名企业入驻。

  (五) 增强活力,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服务模式创新和产业融合,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把蒙元文化、草原文化的特色融入到旅游经济、会展经济和房地产业中,促进蒙元文化与动漫、音像、传媒、艺术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一批民族文化知名品牌、培育一批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知名服务企业。目前,一批规模大、层次高的民族文化产业园已开工建设或办理前期手续,以民族文化为纽带的产业融合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