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作为湖南省唯一的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在省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支持下,积极出台政策,巩固原有基础,积蓄后发优势,在全力打造国家区域性服务业中心的征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一、集中发挥各种优势
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往往与人口、经济、教育以及交通等综合实力密切相关。而这些支撑因素,衡阳均大幅领跑于湘南地区,有些位居全省前列。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2.78亿元,同比增长10.2%;完成财政收入151.47亿元,同比增长16.09%,总量全省第四,增幅全省第二。衡阳工业化发展已步入中期阶段,吸引了以富士康、欧姆龙为代表的16家世界500强企业、以中国五矿为代表的16家大型央企入驻,远远超过湘中南地区其他城市,在综合实力上稳居全省前列。衡阳市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规律,认为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是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相互依托的,且服务业将逐渐成为主导产业。
衡阳常住人口在2010年即达到714万,成为湖南第一人口大市,2012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已达120万人,拥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不同于传统的餐饮、住宿,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大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专业知识基础和技术、管理能力,这些构成了现代服务业的核心能力。衡阳拥有本科院校3所、高职专科6所,大学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量位居全省第二,教育资源雄厚。交通是衡阳市的固有优势。水路方面,已建和在建千吨级码头5个,沿湘江,出洞庭,通江达海;在建的土谷塘航电枢纽,将打通湘江“黄金水道”,千吨级船舶可从洞庭湖直达永州。陆路方面,8条已建或在建高速纵横交错,总通车里程居全省之冠;京广、湘桂等9条铁路交汇于衡,武广高铁更将衡阳与广州、武汉的时空距离缩短为2小时。空路上,有望于明年通航的南岳机场,不但将填补衡阳市立体交通的最后空白,更让衡阳成为湖南省内为数不多兼有高铁与机场的城市之一。
除了传统优势,近年来努力修炼和发展的后天优势更是形势喜人,每年都能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2011年3月,衡阳-深圳“五定班列”的开通。出口物流成本大幅降低。2012年8月,衡阳无水港挂牌试运行,成为全省第二家、湘南首家无水港,衡阳由此成为内陆港口城市。2013年8月28日,衡阳公路口岸通过省口岸验收组验收,正式对外开放。使衡阳面向港澳的货物在衡阳就可报关报检、查验通关。2013年10月10日,作为湖南省首个综合保税区,衡阳综合保税区(一期)取得阶段性成果,顺利通过湖南省人民政府和长沙海关组织的联合预验收。衡阳大物流、大通关、大开放体系加速形成。衡阳市充分意识到,把这些优势和资源结合起来——最佳的结合点是现代服务业。
二、合力加大政策支持
衡阳抓住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赋予的“先行先试”权,充分利用和制定更加灵活优惠的产业政策。积极落实国家鼓励类服务业与工业用水、用气价格并轨,有利于更多的服务业项目落户衡阳。同时,衡阳是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配套改革城市”大湘南地区唯一代表,获得了产业转移和“3+5”城市群两型社会配套改革城市优惠政策。《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年)》明确了园区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经过努力,衡阳列入全国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在发展物流产业上将获得更多土地、资金等政策扶持。湖南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协调解决衡阳在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国家和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安排也向衡阳市倾斜。
除了国家和省政府的政策力挺,衡阳自身也在不断理清思路,借风行船,频频落子布局。在产业规划层面,提出了6大重点领域: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以及农业服务业。在这6大产业门类中,又以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最为突出。此后,衡阳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今年以来,衡阳委托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编制了《衡阳建设大湘南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规划》,目前规划正接受专家评审。8月,《衡阳市服务业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出台实施,共16条,重点引导在衡工商注册的现代物流、商贸商务、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服务及产业、旅游服务及产业、节能环保服务等8个重点领域现代服务业项目。对具体项目建设,则力求优化服务和施工环境,强调各职能部门对符合要求的项目的报建手续办理,要一路绿灯亮到底,要按照“项目需求就是服务方向”的要求,主动服务、务实服务、跟踪服务,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新任市委书记李亿龙、市长周海兵十分重视发展服务业,经常亲自调度推进项目建设,多次深入现场指导加快服务业项目建设。与此同时,服务业重点项目的23位挂点市级领导坚持亲力亲为、靠前指挥,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呈现万商入衡新气象
今年衡阳实施的服务业重点项目达71个,总投资超过600亿元。其中,单个项目总投资接近10亿甚至超过的,达20个之多;总投资在20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0个。8月,衡阳建市以来引资额最大的商贸项目华耀城开工。据初步测算,华耀城项目建成后,不包括带动相关产业,仅其本身每年的税收贡献超过10亿元。届时,石鼓区的财税收入将实现倍增,超过3.5平方公里的建设面积将再造一个新石鼓。和华耀城一样,不少项目在大湘南地区甚至是省内外都堪称同类项目的标杆,形成今年来衡阳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之一。占地500亩,投资9.2亿元的中亿汽贸城,为华南地区首创一站式国际汽贸城,湘中南最大规模,建设档次最高,功能最齐全,软硬件设施最完善的汽贸航母。衡阳杨柳汽车销售街区,则在综合实力上冠绝长江以南。这个占地605亩、总投资20亿元的项目,集汽车公园、汽车文化、赛道体验、汽车销售为一体,规模之大、汽车品牌规格之全、服务之优、配套设施之完善,在湖南全省绝无仅有。
衡阳服务业的一个新亮点,表现为商圈林立及大型商业综合体竞相崛起。蒸湘区的红星美凯龙购物广场、石鼓区的崇盛国际中心、雁峰区的三鹰.国际商业综合体、美美世界城市商业广场、珠晖区的金湘国际商贸城。这些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元,总建筑面积最少也达到了34万平方米。休闲观光旅游业也表现出前所未有活力。在今年的71个重点服务业项目中,有17个与之相关。总投资60亿元的汇景衡南.莱茵水畔运动文化养生度假小镇、总投资20亿元的衡山现代农业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8亿元的南岳天子山火文化主题公园成为其中扛鼎之作。与旅游业发展同步,一批新建高档酒店有望在几年内相继开门迎客。
重点项目建设体现出服务业在衡阳市经济发展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今年前三季度,衡阳服务业发展呈现稳中有升、整体向好态势,总体形势优于前期、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522.91亿元,同比增长12.5%,比全省平均水平快0.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快0.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快5.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4.6%,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而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3%,较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税收贡献持续加大,完成各种税收60.8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08亿元,同比增长22.2%,占全部税收收入的60.0%,占比较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2013年,全市“十二五”项目库中,服务业项目总数达383个,总投资1560亿元,将是衡阳服务业成就未来的更高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