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产业发展 > 服务业发展

重庆渝中区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服务业统计制度

发布时间:2012/03/27
来源:产业司
[ 打印 ]

  为更好地推动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重庆渝中区统计部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积极推进服务业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多举措强化服务业统计,在我国目前服务业统计制度尚未健全,不能及准确时反映服务业发展态势的情况下,探索建立了新的服务业统计制度。

  一、高度重视,纳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渝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统计工作,把建立服务业统计工作调查体系列入全区重点工作。区政府负责同志多次召集相关部门研究讨论服务业统计工作,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服务业统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服务业统计的范围、工作原则、基本方法、工作体系、各部门(街道)的工作职责以及保障措施等要求。同时,区政府成立了服务业统计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区统计局设立了服务业统计科,编制4人,牵头负责全区服务业统计工作;各部门、各街道分别落实了服务业统计工作的责任科室和具体经办人员。初步形成了统计局牵头、部门(街道)各负其责的服务业统计工作联动机制。

  二、强化改革,完善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

  渝中区服务业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总体思路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标准,以加强服务业基本单位统计为基础,充分依托部门统计、街道统计的力量,分工合作,协调配合,采取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满足国民经济核算和反映服务业发展全貌为重点,建立一套涵盖服务业全部行业,全面、系统、适时反映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体现各类服务业生产与服务活动规模以及最终活动成果的统计指标体系。

  为进一步推动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准确及时科学全面地反映全区服务业发展态势,区统计部门在收集基层统计报表单位和各街道、部门反馈意见的基础上,针对日常服务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于2011年底进一步修订完善了《重点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服务业非企业统计报表制度》和《金融业统计制度》。

  三、夯实基础,提高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

  一是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对服务业调查单位和重点服务业单位逐一核实,并与相关部门、街道进行反复比对,查清弄准重点服务业单位名录库。

  二是对区内近500家重点服务企业、100家非企业服务业单位和230家金融单位的统计人员,分批次集中开展统计业务培训,明确统计口径和工作要求。同时,不定期召开中介服务、文化产业和交通运输邮政业等行业重点企业座谈会,收集掌握企业发展动态。

  三是通过企业自审、街道部门初审、统计局复审三重审核环节,利用同比、环比、排序等多种审核方式,对每个基层报表单位的统计数据进行全面审核,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准确。

  四、加强服务,科学反映服务业发展情况

  借鉴全国中心城区相关产业划分标准,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印发了渝中区《现代服务业分类》、《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介服务业分类》、《创意产业分类》和《科技信息产业分类》。同时,强化对服务业统计数据的开发应用,围绕新型金融业、现代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文化产业等相关产业,积极撰写调研分析,有效发挥统计在宏观调控和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

附件:

排行榜